備付金上調傳言來襲 銀行資金"意外"緊張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08 日 |
|
5月7日,市場短期資金的價格繼續走高。
當日,shibor各品種報價均出現上漲,隔夜至1個月品種分別較前日上漲2.61、8.13、4.68、6.08個基點。回購市場上,7天回購平均利率上漲6.6個基點至3.045%。
如從shibor歷史報價情形看,一個月以內的短期品種自4月24日起,已出現連續上漲的情形。
恰逢此時,一個傳言出現。“今天有分行打電話來問備付金率提高的事情。”5月7日下午,一家大行資金部人士說。
“最近市場上有傳言,說銀監會要求銀行提高備付金率。”5月7日,某股份制銀行資金部人士說。
銀行備付金率為銀行的存款備付金(包括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庫存現金等)與當期存款總額的比率;有些銀行還將央行票據納入二級備付金。
近日,一家國有銀行的債市參考報告指出,市場傳言銀監會要求備付率提高到5%,盡管沒有進一步的確證,已經引發市場的緊張情緒。但多家商業銀行的交易員均表示,目前并未接到有關提高備付金率的通知。
備付金傳言
5月7日,本報記者就備付金傳言一事向監管部門求證,監管部門有關人士表示,監管機構并沒有對商業銀行備付金率實行一刀切管理。
但可以肯定的是,備付金率提高傳言的背后是各方對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的擔憂。上述監管人士表示,流動性管理問題確實已引起監管層高度關注。
銀監會此前披露的2007年年報顯示,2007年12月27日,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壓力測試指引》,要求商業銀行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并在壓力測試的基礎上,制定風險管理預案,提前做好安排和計劃。目前,銀監會正在抓緊建立統一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框架。
前述監管人士稱,監管當局希望銀行結合各自流動性綜合情況,酌情調整備付率,以保證短期支付不出現問題。
傳言并非沒有依據。
5月7日,某上市銀行資深交易員說,去年12月31日,“很多機構紛紛在市場上借錢,實際上這些機構并非出現了空頭的情形,但他們給出的借錢理由是當地銀監局要求備付金率要達到5%。”
多位市場交易員稱,去年年底舉借資金,提高備付金率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是農商行、農信社。
當然,也有一些商業銀行主動提高備付金率是為了獲得更高的監管評分。
如一家地方銀行資金業務主管談到這樣一個背景,銀監會每年會對股份制銀行有一個風險評級,監管部門在打分時,如果銀行的備付金率達到5%,相關項目則可以得到滿分;如低于5%,則按照比例得分。
“風險評級一般關注的是季末余額數,所以,希望拿到更高得分的銀行,一般會努力將備付金率做到5%以上。”5月7日,上述地方銀行資金業務主管如是說。
但是,在一些商業銀行內部的流動性管理中,并沒有給備付金率設置一個固定的上限或下限,而主要取決于經營成本的考慮。
所以,上述地方銀行認為,“5%的備付金率太高,這樣導致賬上閑置資金太多,我覺得不太可能”。
“提高備付金增加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但同時會對銀行的經營造成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商業銀行除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上繳法定存款準備金外,為了業務支付的需要,還要在中央銀行儲存一定數額應付日常業務需要的備付金,一般稱之為超額儲備。
“央行對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有硬性要求,但現在備付金則不是,備付金比例高低取決于商業銀行的意愿和財務狀況,央行和銀監會沒有硬性規定,只要不透支就行了。”上述股份制銀行資金部人士說。
目前各個銀行的備付率大約在2%-5%之間。“對于大行而言,2%的備付金率就足夠了,如果流動性管理水平高,2%都不需要,除非資金有大進大出。”前述地方銀行人士稱。
大行資金“意外”緊張
傳言的威懾力是巨大的。
“別說5%,即便是4%,大行馬上就會收緊資金,市場利率將會大幅上揚。”前述大行資金業務負責人直言。
雖然多位交易員此前未聽說備付金率提高的傳言,但他們均發現市場資金已然收緊。
“近期資金有點緊,我們覺得奇怪的是大行的資金也特別緊。”前述地方銀行資金業務主管如是說。
這位主管發現,大行向來都是市場上的融出資金主力,“但現在都不出資金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與央行回收流動性有關系,一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二是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硬生生的交了那么多”。
其實,大行資金緊張格局可以追溯至去年年底。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年底,個別大行在財務決算時,無法關賬。幾家大行備付缺口逾千億元,央行臨時出手化解,但大行為此付出了相當高的利率成本。
“今年1、2月份,大行資金面寬松一些,但3月份又不太好。”5月7日下午,一家大型銀行交易員說。
這位大行交易員發現,自4月25日,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16%的準備金率以來,市場資金面趨緊。
前述大行資金業務負責人稱,由于今年以來,各行存款增加較多,執行16%的準備金率之后,需要補交的準備金數額也很大;同時,各行資金使用比較廣泛,除貸款之外,債券投資行為活躍。
而4月25日也是央行票據1500億元的繳款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較前期略緊。當天,全國性商業銀行融出資金占比僅55%,而融入占比卻大幅上升。
時至5月6日,大行的資金情況依然沒有好轉,整個市場的資金面仍然處于較緊的狀態, 1個月內各期限資金回購利率均有上行。
對于大行近期的反常表現,前述大行交易員分析,除準備金率上調的累積效應外,在“抽水”一端,央行回籠力度加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的力度非常大;而在“注水”一端,因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放緩,導致(境外)流入的資金減少。如此一來,市場流動性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
不過,市場預測,下周資金面緊張的情形可能會緩解一些,因為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購有1700億元。但難以預測的是央行下周的回籠力度。
本周到期正回購和央票只有800億元,但央行周二已回籠700億元資金,根據周三公布的公告,周四將發行不超過590億元的3年期和3個月期央票,本周央行維持凈回籠已成定局。市場資金面仍將面臨考驗。
針對中小銀行?
“傳言不太靠譜,肯定不是針對所有金融機構的。”前述大行交易員直言。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也說,現在如果真的提高備付金率,大銀行所受影響較大。他認為目前大銀行一般備付金比例在2%左右,并且其存款量基數大,如果提高到5%,則對其影響較大,“不過這只是傳言,我覺得一刀切調整不太可能”。
連平認為,目前銀監會明確提出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而銀監會更為擔憂的是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狀況。
此前,一位銀行監管人士稱,從城商行、農信社的情況來看,資產規模與存貸比之間有一種反向關系。言下之意,規模越小的金融機構,存貸比越高,流動性狀況也就越不樂觀。
除存貸比偏高,中小銀行往往存在較為嚴重的資金錯配情況,把大量的短期資金擺布于長期的資金運用。上述監管人士直言,“這是造成流動性缺口的主要原因”。
更令監管部門擔憂的是,一些城商行、農信社的存款扣除法定存款準備金后的余額小于貸款與長短期投資之和。“這些機構需要依靠融資用于貸款和投資,但融資不僅成本較高,而且穩定性差,資金錯配更加嚴重。”上述監管人士直言。
通過大型上市銀行的一季報可以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大行的存款增長形勢喜人。而一些地方小型銀行存款增長緩慢。
種種跡象表明,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狀況劣于全國性商業銀行,潛在風險已經引起包括機構自身和監管部門在內的高度重視。(方會磊) |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