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昨日同時披露2家外資壽險公司獲準增資,聯泰大都會和首創安泰的注冊資本由5億元,分別增至7億元和6億元。
東方證券資深分析師王小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外資壽險增資主要是為了提高償付能力,其擴張步伐加快對中小規模的中資保險公司有一定影響。
二季度以來,外資壽險受挫于投連險降溫,保費收入增長步伐放緩,但規模擴張并未止步。外資壽險公司5月份的保費總收入為26.33億元,較4月份的28.52億元出現下降。而在前3月份,外資壽險的保費累計收入為120.07億元,月均達40.02億元。
外資壽險增資的消息不斷傳來,海康人壽上月末更是獲準年內的第二次增資。該公司今年1月獲準增資1億元,6月獲準增資3億元,使注冊資本達到12億元。這也是海康人壽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第6次增資。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壽險的頻繁增資,并沒有改變中外合資雙方的股權比例。海康人壽新聞發言人昨日告訴記者,增資是公司資金規模的需要,增設分公司是增資的目的之一。
“外資壽險的規模偏小,在各地的分支設立還有很多空白,勢必熱衷于"跑馬圈地",把增資作為前提”,一中資壽險負責人對記者說。據海康人壽新聞發言人透露,該公司原有的業務集中在沿海地區,對發展到華北及西南地區已有打算。
上述中資壽險人士認為,在分支欠發達的同時,不少外資壽險的產品也較單一,過度集中在投資型產品上。面對投連險降溫帶來的保費收縮,一些公司可能采取加速擴張的策略,寄希望于網點規模的增加。
數據顯示,聯泰大都會和首創安泰4月和5月均出現保費收入增長“滯緩”。聯泰大都會一季度的月均保費收入為16458.12萬元,4月和5月則分別為10411.63萬元、8097.91萬元;首創安泰一季度月均29046.64萬元,4月和5月分別為15302.64萬元、12566.7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