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在北京表示,對抗通貨緊縮威脅是央行短期內最關心的事情。他同時強調,現在流動性已下降到充裕狀態,央行維護幣值穩定的決心堅定,未來降息空間不大,更不可能實行零利率政策。
易綱是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CCER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強調對抗通貨緊縮威脅是中國央行短期內最關心的事情,央行完全可以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最優組合來有效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桔子只能跟桔子相比,蘋果只能跟蘋果相比,桔子是不能跟蘋果相比的。”針對目前國內外一些關于中國利率水平過高的說法,易綱用這樣的比喻回應。
隨著1月人民幣貸款出現罕見的“井噴”式增長,市場預期降息必要性已經下降。易綱表示,中國降息空間有限,將跟隨全球央行的統一動作。
易綱認為,目前中國的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為5.31%,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為2.25%,而美國存款利率是2%左右,美國住房貸款利率大約是5.33%,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現在大約比美國略低,對同一類型的利率進行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除了日本是零利率外,中國的利率并不高”。
他說,零利率或準零利率政策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1992年2月之后日本進入零利率時代,雖然之后經濟有所復蘇,不過零利率大大降低了借貸成本,投資者大量借入日元,然后兌換成其他儲備貨幣投資海外,雖然增加了海外日元市場投資,但實際上嚴重削弱了對日本國內消費的寬松效應,對商業銀行和央行產生的影響實際上是收緊的。
易綱說,實行零利率或準零利率政策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其原因在于:中國的儲蓄存款余額占GDP的比重高;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和要素生產率均在不斷的提高;資本回報率不支持零利率政策;中國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少、收費少、業務結構有待優化,利率太低銀行無法生存。
他表示,中國經濟基本面健康,貨幣政策應重點確保國內金融市場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危機發生前,中國流動性有一些過剩。在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國的流動性有所下降。通過長達一年的調節,易綱認為,流動性水平目前已下降到充裕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