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首屆中國經濟年會上預計,2010年中國企業非金融類境外投資規模有可能達到480億美元,再創新高。昨天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中國對外投資之所以逆勢上揚,主要來自于國內生產力發展的內在需求、企業追逐利潤的內在利益驅動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需求三個方面的原因。那么如果認為資源是今年投資重點的話,這些上市公司中這些行業同樣值得關注。
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表示,這一結論是在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的大背景下而得出的。從宏觀經濟層面來分析,說明我國企業“走出去”有三個方面的內在需求。
邢厚媛介紹說,首先說明的是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內在需求。由于我國國內市場已經呈現出一種結構性飽和狀態。那么國內企業紛紛把視線轉向國外,產品出口量過大,容易出現貿易順差,導致一定的貿易摩擦。同時,部分產品由于遠離消費者,不適合于某一個特定的市場。此外,一般情況下,如機電產品、耐用品等商品需要售后服務,這也是激起國內企業直接到海外設廠的直接動力。
其次,說明了企業追逐利潤的內在利益驅動。2009年,有若干個大手筆的跨國收購資源類企業的案例,這類企業屬于中小型公司,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而遇到財政困難。資源類商品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價格很高,投資收益好,那么收購該類企業將會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該行為是完全站在國際市場營銷的高度考慮,為的是追逐高額利潤。
最后,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需求。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那么國內尤其是純“血統”的國內品牌,就急需要國外先進的技術、網絡銷售渠道、品牌,那么通過并購將有助于國內產業實現這一目標。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認為,這說明我國企業資金充裕,一方面說明國內投資機會減少的同時,也說明國外投資機會的顯現。這樣一來,有助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將掌握一定的定價權。
上海證券宏觀分析師李劍峰表示,中國的對外開放具備著“雙向性”,也就是說,在前期整個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市場事實下,2010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大,資本賬戶需要實現自由兌換,那么未來必然會呈現出資本流入-流出轉變的趨勢。
張曉強還表示,隨著社會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營企業的實力在迅速壯大,多種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多參與境外投資,2010年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主體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態勢。
對此,邢厚媛表示,這是我國市場主體實現多元化的一個體現,也是增強國內市場不同主體走向國際化的有效方式。
張曉強還介紹,2009年中國經濟的境外投資中,境外收購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最重要的方式。同時,中國企業也積累了更多的境外投資合作經驗,國際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此外,能源、資源制造業是投資的重點領域,這些領域也是2010年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重點方向。
那么,我國的對外投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勢頭對具體的上市公司會有什么影響呢?
李劍峰表示,對外投資的增長有利于我國企業進一步的開拓海外市場,加大公司的規模,有利于企業的進一步擴張。那么如果認為資源是投資重點的話,這些上市公司中這些行業同樣值得關注。
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有助于上游領域成本的控制,也有利于供應安全性的大大提高。那么對上市公司來說,有利于公司經營的穩定性,對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保障。關系到企業海外投資,那么和大宗原材料相關的上市公司,如銅、鐵、冶金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將獲益。同樣能源這塊如煉油行業包括下游乙烯等化工行業同樣受益。(傅蘇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