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看似 “波瀾不驚”的上海基金業,最近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風波集體爆發。掐指粗計,上海灘31家基金公司中,超過10家卷入各式各樣的麻煩,而且這些麻煩還并不算小。
在世博期間最興旺的 “旅游景點”陸家嘴區,雖然難見一個販售報刊的書報亭,卻并不缺少新聞,或者說,傳聞。明晃晃的白日下,游客們抬著脖頸仰望地一棟棟高遠的大廈里,每一幢都有著各自的苦悶。
丑聞漩渦中心
換址、換人,從陸家嘴老地標金茂大廈,遷往東亞銀行大廈不到一年的中歐基金公司,本欲以嶄新面貌放手一搏,卻突然遭受無妄之災。
新上任的投資總監許春茂涉嫌內幕交易而被上海證監局調查的消息一時沸沸揚揚。而由于事起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就職期間,其老東家也不能幸免被卷入其中。
而此前一周,被媒體緊追不舍的還是華泰柏瑞基金公司 “匿名信”事件,爆總經理陳國杰多項違規之舉的“萬言書”,被證實緣起高管間的內斗。雖然公司以一紙將其定論為“造謠、誹謗”的《嚴正申明》回應,但由于影響甚廣,證監局已介入調查。
相關調查結果,均尚未公示。被波及的基金公司黑白難辨,一片陰霾。漩渦中心的中歐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公司自認流年不利,對于兩家公司而言,2010本應該是寫入年鑒的重要時點。
經歷了長期群龍無首的中歐基金,今年終于迎來管理團隊的重構,劉建平2009年走馬上任總經理后不僅對辦公場所換了“風水”,還對投資和市場兩塊左右臂引入“氣象”。擁有良好聲譽和歷史業績的許春茂,就是在此時從光大保德信被挖來允以副總經理之職主管投資。另一位被同時挖來主管市場的副總經理徐紅光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所以堅定來中歐基金工作,也正是出于對許春茂的信心和倚賴。然而出師未捷,“鐵三角”再遭遇困頓。
華泰柏瑞基金正在翹首期盼著今年最重要的產品——滬深300ETF。在股指期貨元年,這只曾被該公司員工稱為“秘密武器”產品用來為品牌打“翻身仗”,而彼時華泰柏瑞正遭遇2009年新發基金華泰柏瑞領先優勢的滑鐵盧。然而新產品尚未到來,老產品在此當口遭遇尷尬,匿名信中多處詬病皆圍繞于此。
痛苦磨合期
紛爭并不止于華泰柏瑞,深感頭痛的總經理也并非陳國杰一人。今年剛到天治基金走馬上任的劉珀宏同樣遭遇困頓。
這位原海富通總裁助理,業界最年輕的老總,只用了極短的時間考慮,便橫心履任天治基金,但顯然他并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經理劉珀宏與董事長趙玉彪之間的權事之爭已不是秘密,關于公司某用人權之爭使兩人迅速對立。而根源則在于二人權責失衡——公司董事會與投資委員會中始終沒有劉的一席之位。
于此同時,巴黎銀行正準備將其所持的申萬巴黎基金33%股權轉手三菱UFJ金融集團。此前有媒體報道,該公司也長久苦于股東不和、人事紛爭之中。
離職傳聞波瀾
在疾風驟雨之外,風雨欲來的是傳聞總經理將離職的三家基金公司。這則年初便流傳出風聲的消息,在各方人士小心求證與傳說之中,以徐來之勢蔓延開來,波及交銀施羅德基金、國泰基金以及匯添富基金。
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莫泰山對媒體坦承,“確實想過(加盟重陽),但是最終是否能夠去,以及具體的時間表,還很難說。”這是莫泰山在交銀施羅德整整第五個年頭,也是接掌帥印的第三年。
同樣執掌國泰三年的金旭也遭遇 “離職說”。但從她的公開言表之中,很難將其解讀為心存去意之人。金旭最近一次在媒體公開露面是今年3月在接受專訪,她表示,三年前立志將國泰推向全國的理想已經接近完成,“下一步是要把全國的國泰打造成全世界的國泰”。同時她還表態,即使基金公司組織形式仍舊沒有變化,“我也會一直留下來。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
但人們往往認為市場上沒有空穴來風之事。關于匯添富基金總經理林利軍的傳聞也并非首次。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匯添富今年卻是反常的低調。”一向對公司宣傳和形象要求到近乎苛刻的匯添富,卻同時缺席了2009年度業界三大基金獎項,而此前匯添富是對榮譽最積極的簇擁者之一。而林利軍本人今年也鮮有拋頭露面。近日見到林利軍的人士稱,其依舊是精力旺盛,興致高昂。“我對我的團隊很滿意”,他在閑談間表示。
“這三個人對于公司的影響太大,如果真的走了,那真的對公司還得多觀察觀察。”有基金業研究人士認為。“(他們)都是屬于進取型的領袖人物,都是走的是進攻型的發展道路。”
國泰基金今年已經完成3只新基金的募集,而匯添富也拿到第3只新基金的批文,即將開始發行;而交銀施羅德在整改結束重新獲準發行產品后,開始提速猛追,目前已同時上報了兩只基金產品。
投研流動加速
相比老總撲朔迷離的離職傳聞,投研人員的流動更是確定又頻繁的。大公司的擴容,小公司的發展,均需要大量的 “血液”。恰好,上海有足夠多處在“長身體”階段的中小基金公司。除了研究員之外,成熟基金經理的挖腳也更加激烈。
上投摩根和交銀施羅德野心勃勃的投研擴張計劃一直在進行著。上投摩根投研團隊群星計劃已進行了一年多,除了招募大量研究員外,原國聯安基金的吳鵬被作為成熟基金經理引入,原華寶興業馮剛則成為其空缺近一年的投資總監人選。
管理信誠四季紅混合三年的“老人”管華雨也在前不久辭職前往交銀施羅德。
而中小規模基金公司的人才角力也絲毫不見松懈,長信基金從東方基金將明星基金經理付勇引入。新成立的紐銀西部梅隆基金則挖來原華寶興業的閆旭。
有來有往,在一些基金公司加大“擴軍”的同時,華寶興業、中海、長信等基金公司則遭遇人才流失之痛。
泡沫化野蠻生長上海灘基金業潮退
漲的快,退的也快。經歷一年震蕩市,資本市場的大浪打在上海灘的泡沫,迅速退去。
基金份額的流失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截至今年8月13日,規模凈流失最多的十家基金公司中,有6家位于上海。
交銀施羅德和國泰基金分別以減少177億份和130億份排在前兩位。而若以份額流失率來看,更是慘不忍睹,以申萬巴黎為首,份額流失率高達40%,其后排名的6家均是上海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資產凈值的變化更包含了基金公司投資業績的喜憂,上海規模最大的兩家基金公司交易施羅德和華安基金赫然在減值榜的前五。截至目前,上海三十家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凈值為6769億元,較去年末蒸發2000億元,縮水率達30%,超過行業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而在一年前,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份額增長前十的基金公司中也有5家是上海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國泰基金和申萬巴黎均名列前茅;資產凈值的增長速度,也趕超不少第一梯隊的大型基金公司。
可是為何今年潮退如此迅猛?基金公司人士言稱,天災人禍皆有之。
海派文化中,重面子卻更重里子,但成長中的上海基金公司對于“長大”的欲望格外強烈,在第二梯隊扎堆的基金公司們,都仰望著挺進業界“前十”。
在陸家嘴這塊不大的區域中,便扎堆了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陽光私募更是如雨后春筍,一茬比一茬高。雖然上海公募基金體量總體而言在京廣深中最大,但基金研究人士卻論斷它“大而不強”。
事實上,上海的資產管理業并非沒有競爭力。
倫敦金融城委托Z/YenGroup調研,在今年三月發布的第七次國際金融城市排行榜(GFC-7)中,上海位列11位,排在第9位的深圳之后。但從資產管理業的單項排名來看,上海排名第7位,在中國城市中,僅次于香港(第4位)。
更多的新基金公司愿意選址在上海,大量的投資人才依舊青睞上海。一份咨詢公司的調研報告顯示,上海地區基金公司無論是在總固定薪酬,還是在現金總收入上均低于深圳和北京的基金公司,這說明上海基金業需要加大競爭力的同時,也意味著上海擁有強大的吸引力。
上海的優勢在哪兒?GFC-7顯示,上海整體競爭力排名第8,超過深圳2位;從分類單項競爭力也占據著優勢。人才指數,上海排名第10位;市場準入,上海排名第7位,基礎建設上海排名第10。
“基金業仍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很多公司并不清楚自己的方向,這在部分吃不飽餓不死的中小基金公司尤為明顯。”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而上海因為聚集了更多的中小基金公司,而成為“野蠻生長”的代名詞。
業內丑聞,人士風波,發展困境,這一切問題都凸顯在了上海基金業面前。基金行業所聚集的海量資本,是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上海基金業所面臨的這些發展道路上的困難,有何解決之道?下周,《每日經濟新聞》將采訪基金業內人士,一起探尋行業脫困壯大之道。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