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而中小板高管中的確存在為減持套現不惜辭職的案例。自然人胡美珍于2008年6月18日辭去延華智能董事兼副董事長職務,而在6個月“禁售期”過后,胡隨即在2009年1月、2月期間將其持股的一半(537萬股)予以急速拋售,之所以未全部拋空,原因在于其曾承諾離職半年后的十二個月內轉讓公司股份不超過其所持股票的50%。而在第二輪解禁期過后,胡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期間再度出手減持。延華智能今年一季報顯示,胡美珍已將所有持股減持完畢,套現離場??梢粤舷耄绻栽谏鲜泄救温?,每年均要受到“25%減持紅線”的限制。而從目前僅1年時間即拋售一空的歷程來看,其辭職的目的即是為了快速減持。
分析人士表示,縱覽中小板減持案例,上市前極低的入股成本應是高管執著減持的主要動因,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高管旋即選擇了“落袋為安”。
反觀創業板辭職高管中,低成本獲取上市公司股份者“比比皆是”。以梅泰諾離職副總裁施文波為例,2007年5月,公司股東苑錫玉和張敏分別將持有的上市公司合計10%股權無償轉讓給施文波。而在2008年9月,施文波隨即將其中4.975%以175萬元轉讓給了余傳榮、賈永和兩人。這意味著,施文波目前在擁有225萬股梅泰諾股票的同時,已經凈賺了175萬元,因此上述持股也便成為“負成本”。
除低成本外,創業板高管辭職時點與其持股解禁日的關系也常常令人浮想聯翩。如福建一家創業板公司今年8月11日進行了換屆選舉,公司財務經理(持有50萬股)和董秘(持有33萬股)悄然離職。按離職后6個月內不減持的規定,上述兩人在明年2月11日前無法套現。但事實上,明年2月11日恰好為該公司首批限售股解禁日。在此背景下,兩人選擇此時點“精確”離職,難免令人猜測其是在為日后減持鋪路。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記者發現今年3月辭職高管中多達8名高管均出自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由于其所持限售股今年10月末方解禁,因此對于持股的高管而言,辭職后6個月的禁售期對其不造成任何影響,即1年鎖定期一過便可隨意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