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近日,險資投資債市新政出臺使債市資金相對寬松,為牛途未盡的債市再添一把火,8月債市能否就此走出一波大行情?有關機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來自經濟基本面與資金面的壓力,震蕩盤整或仍將是8月行情的主基調。機構建議后市還應注意信用債風險。
7月收益率先下后上
機構在回顧7月債市時認為,7月銀行間債市收益率上演先抑后揚“兩部曲”。7月上旬,跨季后流動性改善與月初央行再次降息,推動收益率曲線緩慢下行;進入中下旬,因披露的經濟數據顯露下滑趨緩跡象,且逆回購到期與降準預期后延致資金面略微收緊,收益率曲線開始重新走高。
以收益率衡量,截至7月31日,主要券種利率相比6月末有小幅度下行。利率產品方面,央票收益率短降長升,1年期以內品種較6月末下行5-7BP,1年期左右品種維持在2.65%附近,接近3年期的品種在同期限國債帶動下上行約14BP;國債收益率除3年期品種之外均不同程度走低,幅度在2-8BP之間,其中10年期國債由3.33%降至3.28%左右;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則呈現兩端下行、中間持穩的態勢,整體變動幅度在4BP以內。信用產品方面,收益率短升長降,高等級表現勝過中低等級。以中短期票據為例,超A A A 1年期品種收益率上行約10BP,3-7年期品種下行2-16BP不等,各期限平均為下行3BP左右;A A級品種1年期收益率同樣上行10BP左右,但3-5年期品種基本與上月末持平,7年期品種下行約13BP,各期限均值與上月末持平。
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值得注意的是,7月收益率雖維持小幅下行,但難以掩蓋債市交易的謹慎氣氛,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債券收益率對二次降息表現麻木。7月5日央行意外宣布再度降息,債券收益率下行幅度卻遠不及存貸基準利率調整幅度,10年期國債在短暫下破3.2%關口后重返3.3%一線;二是近一個月以來,各等級信用產品全面跑輸利率產品,貫穿上半年的信用債行情出現拐點,顯示防御策略正上升為主流。
后市震蕩仍是主基調
中信證券等機構認為,目前看來,8月份可能處于經濟數據下行放緩的兌現階段,上市公司中報盈利惡化則將維持市場對信用風險的關注程度,利率水平在底部震蕩過程中可能面臨一定的波段上行風險。但與此同時,通脹下行趨勢明朗,7月CPI破2%可期,將進一步拓寬政策調整空間,央行8月份降準降息皆有可能,債券收益率應不具備大幅上行的可能。綜合來看,震蕩盤整或仍將是8月行情的主基調。
長江證券等表示,始于去年四季度的本輪行情迄今已持續10個月左右,從利率債率先發力,到高等級信用債接棒上漲,再到中低等級信用債全面逞強,市場走完了從無風險產品到信用產品的輪動周期。目前無論是利率債收益率水平,還是信用債信用利差水平,都已處于歷史均值下方,應該說比較充分地反映了未來經濟基本面下行的預期。
與此同時,行情進入尾聲階段的特征也愈發明顯。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漸釋放,若經濟基本面企穩甚至開始回升,無疑將演變為逆轉債市行情的關鍵力量。而自6月經濟數據公布以來,部分經濟指標出現環比改善的積極跡象,的確暗示前期過度悲觀的經濟預期可能存在糾錯風險。7月中下旬,基本面上升為債市行情的主導力量,成為彼時收益率反復的原因之一。興業證券報告指出,短期因央行逆回購力度加大,資金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但整體仍是緊平衡狀態,在不降準的情況下,8月份流動性難見明顯改觀,甚至有進一步收緊的可能,資金價格亦無法有效回落。
除此以外,信用產品供給放量與信用事件頻發還將繼續困擾市場。一方面,隨著融資成本降低與監管部門放寬發行門檻,未來中短期票據、企業債等債券潛在供給壓力不容小覷;另一方面,目前正值上市公司半年度財務數據集中披露窗口,企業盈利下滑形勢明朗,圍繞債券信用風險的討論難以很快降溫。
不過,海富通穩進增利B基金經理張麗潔認為,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的市場環境仍有利于債券市場。從世界經濟來看,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價格下跌使經濟前景不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仍不容樂觀,未來兩個季度C PI可能繼續走低,雖然政府會加大經濟刺激力度及放松房產調控政策,但預期效果可能不太明顯。三季度債市行情仍值得期待,但要注意信用風險和資產的防御性。
機構表示,總體而言,8月份債市將繼續承受來自經濟基本面與資金面的壓力,無風險利率在底部震蕩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波段上行風險,信用債則可能因信用事件的多發而存在利差擴大的風險。當前經濟走勢尚未脫離下行范疇,經濟潛在增長中樞有下移的趨勢;海外風險事件此起彼伏,歐債問題懸而未決,歐美經濟持續下滑;此外,7月份通脹預計將繼續大幅下行,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間,央行在8月份有可能繼續降準或降息。因此當前債券市場既有壓力,也不乏支撐。綜合考慮,8月份債券市場大概率將延續震蕩格局。
信用債風險將暴露
中信證券建議,在資金面偏緊的震蕩市中,短端利率受到的沖擊較大,而中長端利率產品受流動性的沖擊較小,因此持有風險較低。在降準時機不確定的情況下,建議在資金偏緊、短端收益率明顯上行后介入,等待政策放松帶來的波段交易機會。
伴隨著近期以來A股市場等權益類資產價格的持續下滑,以及金融市場再度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債市投資者對于信用債品種的風險關注正開始上升。而與此同時,由于管理層著手放寬發債門檻、債券融資成本相對于貸款有明顯優勢,近期信用債發行再現井噴。在此背景下,近期投資者普遍對信用債的投資前景產生疑慮,今年以來持續性普漲的信用債市場,自7月中旬以來出現全面調整。分析人士表示,信用債供應壓力居高不下、信用風險的逐步暴露、二級市場信用利差逐步拉大等三方面重磅壓力,或將對下半年的信用債市場帶來嚴峻考驗。
而事實上,出于回避信用風險的考量,一些投資機構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根據招商證券本周的研究測算,今年一季度債券基金的資產配置顯著偏向于中低評級信用債,但從二季度相關基金配置的信用債來看,與一季度相比,A A及以下的中低評級信用債品種在基金資產的比例顯著降低。其中一級債基的中低評級信用債比例下降近5.3%,二級債基下滑幅度更大,比例達10.5%。由此可以看出,債券基金整體的風險偏好已經開始回落。
分析人士表示,在疲弱的宏觀經濟和產業環境未來可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信用債發行主體未來的違約風險將會逐步加大,而部分機構的避險,一旦最終演變為趨勢性行為,這可能將對信用債市場構成極大壓力。
不過,在信用債安全邊際可能“削薄”、供應壓頂、違約風險將逐步上升的同時,一些分析觀點也從另外的角度尋找到一些積極因素。第一創業認為,在“貨幣先行,財政殿后”的推動下,未來一段時間宏觀經濟環境緩慢企穩并轉暖的可能性較大,從而可能削弱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延緩信用債拐點的到來。而從市場博弈的積極因素來看,一方面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在上升、對資金回報率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居民的理財觀念已經越來越強,尤其是將資金投入到債券市場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因此,對于下半年的信用債市場而言,投資者一方面需要充分意識可能出現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適度關注其中可能出現的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