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外資進入中報密集披露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陰霾也隨之體現。以渣打、匯豐銀行為例,上半年稅前盈利分別上漲9%和11%,雖然市場定義二者表現為“穩健”,但比去年同期增幅都大幅降低。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依然是外資銀行的業績貢獻主力,但相關業務增速放緩已成不爭事實。
經濟困境拖累業績增速
作為最先發布中報兩家外資大行,渣打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稅前盈利上升9%至39.5億美元,而匯豐銀行也報出了11%的業績增幅,稅前盈利達到127億美元。而在2011年上半年,渣打與匯豐的稅前盈利增幅分別達到17%和15%。
此外,東亞銀行、恒生銀行上半年的業績增幅也都有放緩。例如,東亞銀行今年稅后的綜合盈利為30.37億港元,增幅為10%,但仍遠低于去年同期近三成的增長。而恒生銀行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為15.7%,而今年同期數字為14%。
由于全球經濟困境,市場對于外資銀行業績增速已有充分預期,而從中報數據來看,上述外資銀行表現依然優于市場此前預測,資產負債表仍較穩健。例如,渣打銀行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為11.6%,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而卸下非核心業務后的匯豐,核心一級資本也升至11.3%均已滿足巴塞爾協議Ⅲ規定。
中國利率市場化令外資行承壓
據普華永道的統計,2011年在中國的181家外資銀行稅后利潤實現翻番,但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令曾經為外資銀行貢獻了高增長的中國區業務開始放緩。
在中國內地網點最多的匯豐銀行,在中報里并未披露中國區數據,而作為中國內地網點僅次于匯豐銀行的外資行,東亞銀行的業績或許能說明問題。2011年底,東亞銀行中國稅后利潤較2010年增加60%至18.4億元,占東亞銀行稅后利潤的42%,而至今年6月底,其占比降至33%,這數字也低于去年同期的36%。
除存貸款業務增長的低迷之外,中國今年連續兩次的降息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啟動,也令外資銀行的息差水平承壓。據瑞銀分析,過去兩年東亞銀行中國的凈利息收入成為業務增長動力,但今年上半年凈息差收窄27個基點至2.27%,環比下降6%。而恒生中國也表示,上半年通過業務板塊和客戶群體的調整,仍令息差保持平穩,但“下半年的壓力一定會有”。
外資行跑馬圈地仍在繼續
雖然中國業務已難以復制前兩年的強勢增長,但中國及亞太區其他國家依然是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區域,因此外資銀行并未放松在中國的跑馬圈地。
在今年上半年連開4個網點后,已有43個網點的恒生銀行下半年依然有3個網點開門,其中包括了珠海和江門的異地支行,以及在天津的一個新增支行。“網點開設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短期內并不能與業績增長成為正比。”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關燕萍昨日向新快報記者透露。
除此之外,去年在中國內地新增超過10個零售網點的花旗銀行,其第50家零售網點剛剛開業,并成為其在中國內地的首個私人銀行客戶業務中心。渣打銀行計劃下半年在中國內地增開10個新網點,從而在明年業績報告時達到100家網點。而東亞銀行也表示,東亞中國將繼續拓展分行網絡,拓寬產品種類及開拓新收入來源。
外資銀行上半年業績情況
銀行 凈利潤 增幅
渣打銀行 28.06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78.4 億元) 12%
匯豐銀行 8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4 億元) -9%
東亞銀行 29.88 億港元(約合人民幣 24.5 億元) 10.2%
恒生銀行 93.02 億港元(約合人民幣 76.3 億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