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遲遲沒有打開的IPO窗口,終于透出了一線曙光。上周五,證監會公布了《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這項政策正式實施后,符合條件的已過會公司將可以據此發行上市。
從這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來看,是打出了推進新股發行改革的組合拳。從推進市場化發行機制、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誠信義務、進一步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等五方面打出“組合拳”,推進新股發行的市場化、法制化改革。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這次改革的總體原則是: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取向,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進一步理順發行、定價、配售等環節的運行機制,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公平,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這一輪IPO改革已經是2009年以來的第三次,而市場化一直是改革的重心。我們看到,這次的征求意見稿在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機制、在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的誠信義務、在進一步提高新股定價的市場化程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修改。其中哪些亮點最值得關注?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林耘就此評論。
林耘:我覺得大的亮點就是強化了約束,這方面在這次的改革方案當中體現了比較充分。比如說我們看到結合IPO的打假,在財務信息方面一旦企業進入預披露之后就開始定格化,數據不可以輕易的修改。
在發行主體和保薦人中介機構之間形成了一個互相約束。如果說新股上市之后在一年之內業績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比如說下滑50%以上,或者出現虧損那么保薦機構就會受到相應的懲處。比如說12個月之內不接受業務,甚至有可能被立案,這個就是比較強的約束。
在新股發行問題上,投資者詬病比較多的是大小股東的瘋狂套現,這次也強化了約束。比如說鎖定期到了以后,兩年之內減持的價格必須是在IPO定價的上方,這個對IPO定價會形成一個強的約束,會迫使發行主體要小心翼翼面對IPO的定價。還有就是在上市半年之內,如說連續20天的價格在IPO之下或者半年收盤的時候在IPO發行價格之下,鎖定期會有自動的延期半年的處理,這個也是對解禁和減持的一種約束,這一次也體現得比較充分。
另外,約束也有變寬的地方。比如說在發股之前可以發債,另外拿到批文之后可以有效期達到一年。這樣方便了企業在選擇融資方面的方式可以做變更。還有可以措風,減輕一窩蜂市場的壓力,這個也是蠻大的進步。
從市場定價方面,主要是引入更多投資者參與定價,還有給主承銷商更多的選擇權來配售。使得主承銷商可以有一個利益上面的體現,可以培育了自己的客戶。有利開發承銷商自己做強和做大,這個應該是屬于中檔的范圍。再有就是把新股發行當中的配售的利益,我覺得還是當做一個福利來看,強調要給公募和社保基金有40%這樣一個規模的配售權,似乎有一點把IPO的利益向公募基金向社保傾斜,相對有利于弱勢群體或者保障群體在IPO環節上面獲得一些收益。
所以這次的改革我覺得是力度是比較大的,是有約束,強化約束,也有松綁的做法,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但是依然會有點擔心,就是A股在IPO問題上面過度的敏感在IPO重啟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市場可能還會有比較大的波動。
從市場的情況來看,我們發現似乎投資者對于第四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啟動,是持有很大的戒心的,在這個征求意見稿出來之前的幾個交易日,大盤是連跌了8天,直奔2200點的整數關口而去,這是不是證明了,對于可能即將會到來的新一輪IPO,市場是準備用腳投票的?林耘認為下一步改革可以引入存量發行。
林耘:我覺得這次說沒有引入存量發行還是在鎖定期的延長和價格上面做了文章比較多。如果下一步改革的話是可以考慮引入存量發行。因為存量發行可以在初期的時候使得上市的規模比較大,也有利價格的壓低。
對于企業的創始人來講,在IPO環節可以減持套現可能會使得后面的減持套現壓力也會有所減輕,自身也可以做些安排。但是引入存量發行會有很大的爭議,如果說在業績對賭方面引入一些條款的話,可能可以在這個角度上面獲得一個突破。我個人傾斜中國的IPO制度應該和國際接軌,越接軌越好,越簡單越好。
這一次改革的方向還是主要是強調強化約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版本。那么有可能在設計環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得很多。但是在設施環節的時候,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變通的手段出來,比如說大股東為了減持可能會在收盤價格就是針對IPO的發行價格上面做一些文章,我相信會有很多變通的手段出來。就像我們對房產限購或者征稅的時候,有的會去離婚或者結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