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來外表風光強勢的企業家需不需要“援助”?這是一個問題。
2004年給企業家階層震動很大的一件事是一個年輕企業家的離去。這年11月,溫州企業家的一面旗幟鈞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癌癥醫治無效逝世,年僅38歲。一時間對企業家階層健康的關注不絕于媒體,企業家階層健康失衡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據溫州市某醫院當年對87位著名企業家進行體檢發現,患高血脂癥者51例,高血壓37例,頸椎病或椎間盤突出31例,脂肪肝22例,冠心病6例,腦梗塞4例,糖尿病13例等等。如此健康水平的企業家依然要征戰商海,欲罷不能,不能不讓人心中感慨,也許這就是所謂“精英之困”吧。
2005年初,陜西金花集團副總裁徐凱自殺,山西鑫龍董事長王恩龍自殺。兩樁發生在新年1月上旬的悲劇似乎再次佐證了企業家階層“高處不勝寒,不堪自銷魂”的身心困境。
改革開放25年,中國經濟崛起的背后,企業家階層與所有經濟參與者個體都背負了巨大的心理代價、身體代價。我們有必要反思,我們拼命賺錢的目的是什么?為了把命拼掉嗎?我們辦企業嘔心瀝血圖什么?就為了不堪世俗之累,折損生命嗎?
企業家也是一種職業,也是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打工”。與普通打工者不同的是,企業家的去留與健康水準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稅收、關系到成百上千個家庭的生活保障,關系到許多勞動者的事業平臺,從這個角度說,企業家的健康理應得到格外的關注。
然而企業家之困還不僅僅體現于身體健康失控方面,在事業和家庭、工作與情感、工作與閑暇等方面,很多企業家并不懂得如何去平衡,他們甚至在這些方面顯得很笨拙,力不從心,缺少援助。
我們看兩個典型例子:A企業家
身價上億,非常愛自己的妻子。但A企業家的妻子并不領情,總是抱怨A企業家不把孩子當回事,在外面工作,回到家里也是工作。A企業家非常矛盾,事業上升時期,就如同開飛機往上爬坡,下不來,也不敢大意。可是妻子不理解,妻子的抱怨給這位企業家帶去了深深的焦慮。但這樣的事A企業家能給誰講———自己的手下?生意場上的朋友?
B企業家
有多處投資的B企業家為了自己的家族成員過上好日子任勞任怨,四處奔波,幾乎每天都在外面跑,回家基本都已是醉態十足。突然有一天,B企業家念高中的女兒問他:你這么忙,沒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嗎?B企業家想想,我失去了什么?女兒回答:你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你根本沒有一點時間給她們。企業家傻眼:我這么忙不都是為了你們嗎?
“我們給一些企業做員工援助計劃,做來做去發現企業里面最需要援助的就是企業家。”北京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長金盛華在一次青島講學時如是說。
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s),即“員工援助項目”是公司對員工實施全方位的人本主義關懷,到目前為止,90%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為員工提供的EAP服務無疑是很好的例證。
員工援助項目幫助員工解決以下內容:
●個人生活
健康問題、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經濟問題、情感困擾、法律問題、焦慮、酗酒、藥物成癮及其它相關問題。
●工作問題工作要求、工作中的公平感、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崗位變動、欺負與威嚇、人際關系、家庭/工作平衡、工作壓力及其它相關問題。
上面所說的員工援助的內容更多的發生在外企,在中國的企業員工聽來,實在顯得有些“奢侈”。不過,也不盡然。一些與國際視野對接的企業,在員工援助方面已經邁出了試探性的步子。據我們所知,北京的聯想、新浪網絡公司以及青島的一些觀念領先企業都已經開始導入員工援助計劃。
而我們要強調的是,在國內一些企業家批準公司實施員工援助計劃文件的時候,他是否清楚:誰來給自己提供“援助計劃”?
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不足四年,每個企業家每天都要受著“出生入死”的內心煎熬。企業家更需要“援助計劃”。
中國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獨立創業,從小到大,埋頭苦干,有多少企業家會意識到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工作與閑暇的平衡?為人老板與為人父母的平衡?企業家事業做得越大,就越需要及時的“援助計劃”。
中國的企業家太“強勢”,圍繞他身邊的人有太多的恭維話,有太多利益交換的辭令,而缺少真心話,缺少對企業家內心的關懷。誰會主動接近企業家,給他“援助”?
我們格外關注企業家援助計劃,是因為絕大多數企業家具備著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開拓精神,是因為企業家的健康與理性決策關系著很多人的就業和發展,而且企業家階層的健康生活方式對時代的示范效應也非常深遠。從社會的層面看,企業家是社會強勢階層的代表。而從心理健康層面看,做企業家的卻非常的孤單、非常虛弱,他們缺少及時的支持與援助(心理的、情感的、認知理解的)。企業家們在更多的時間里扮演著“金錢動物”的角色,失去了必要的扮演“情感動物”的空間和回旋余地。所以社會媒體有必要多多提醒企業家們:你的身邊有沒有“健康紅綠燈”?有沒有“心理拐棍兒”?有沒有做一個普通人的“緩沖地帶”?另外,你的企業有沒有“人力資源關懷系統”?有沒有“企業心理咨詢師”?連企業家的健康和平衡都沒有被當成事,沒有人去及時干預、調整的企業,那幾百號、幾千號、上萬號員工隊伍還會被關懷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急需要于自查、自警。
值得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健康的寶貴、家庭和諧的重要,身心平衡的難得。
前面提到的A企業家找到了一位心理顧問專門開導自己的妻子,幾次心理談話之后,A企業家的妻子意識到,自己真正抱怨的是丈夫不能很好地傾聽自己的講話,似乎是他不在乎自己的感受,而自己又生活太閑了。后來A企業家的妻子接受心理顧問的建議去做義工,每天多了事情去用心,生活充實了,也就不再抱怨A企業家。A企業家的家庭焦慮自然解除。
前面提到的B企業家在和企業人力咨詢顧問聊天的時候,將自己所受到的家人的抱怨與不理解傾吐出來,很快就意識到,親情的平衡也需要自己格外花一點時間,以后不是所有的應酬都要自己照單全收。
……
類似的企業家援助計劃正在點點滴滴滲透于我們財經社會,緩解企業家自己的困頓、自己愛人的困頓、自己孩子的困頓,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清醒。
給企業家提供更便捷、更健康的“援助計劃”,企業家的家庭會更和諧,企業會更長壽,中國的經濟會更穩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