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十屆世界肥胖大會上,一位醫學專家指出,兒童肥胖或超重問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變得如此嚴重,將來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因為肥胖而比他們的父母先去世。
那么,“肥墩族”會成為“短命的一代”嗎?
近日,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等部委公布的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表明:7—22歲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是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1.4和2.7個百分點;7—22歲城市女生、鄉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檢出率,比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近5年來,中國兒童肥胖的發生率仍在繼續增長。”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說,目前中國城市兒童、青少年已經全面進入肥胖流行期,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則更是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災區”。
“胖”并不意味著身體“結實”,容易導致智力降低性格孤僻
“胖”并不意味著身體“結實”,而會增加疾病危險。據中國醫促會減肥專家介紹,兒童肥胖導致的不良后果直接表現在:智力降低,動手操作能力和運動協調性差、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影響青少年正常的心理發育。
醫學研究證明,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有關系,這些疾病又被統稱為“代謝綜合征”。“雖然在青少年時期,代謝綜合征的表現一般并不嚴重,但是兒童時期的肥胖,可以使發生代謝綜合征的各種危險因素聚集,給他們成人以后的健康帶來不良后果。”北京大學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馬軍說。
肥胖青少年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顯著上升,呈現低齡化趨勢。一項調查顯示,超重和肥胖的15—17歲少年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比正常少年分別高10—20倍。依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推測目前在中國學齡兒童少年中糖尿病患者達59萬人空腹血糖受損者達70萬人血脂異常兒達563萬人高血壓患者達1790萬人。
過分“呵護”缺少體育鍛煉,影響生長發育的“秩序”
基因遺傳會對肥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究竟有多大還難以確認。專家更傾向于認為,肥胖主要與熱量的攝取及運動相關。研究者指出,肥胖與孩子的運動活躍程度之間有相關性。楊貴仁指出,營養過剩的膳食、過多地玩電腦游戲和看電視、體育鍛煉不夠等因素是造成學生近視、肥胖、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66%的學生表示每天鍛煉不足一小時,接近44%的小學生睡眠達不到規定標準。”他說,造成青少年體質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上樓乘電梯,出門坐汽車,體力勞動減少;二是目前的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缺少體育鍛煉。
“寧愿坐死,不能跑死。”這句話反映了學校在開展體育教育時面臨的困境。家長怕孩子運動時受傷,學校怕擔責任,只能不斷取消一些競技性、對抗性項目,“穩穩當當”地上體育課,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學生在校稍有個磕磕碰碰,家長就不依不饒。為了安全起見,學校一般不敢給學生安排活動強度稍大的項目。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參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制定工作的賈志勇認為,家長教育方式不當不僅影響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甚至對體質發展產生終生不可逆的影響。家長過分的“呵護”會打亂兒童生長發育的“秩序”。
成人病從兒科預防,不宜快速減輕體重
目前,科學界比較公認的減肥方法還是比較“老套”: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中國已有科研人員用實驗數據證明通過每天“少吃幾口”,或快走30至40分鐘就可以避免因積累下過多能量而導致超重乃至肥胖。
賈志勇認為,兒童生長發育需要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習慣必須要靠教育來培養。現代化的生活已經大大削減了身體運動的機會,童年的生活也漸漸少了同齡的玩伴和自由的田野。他擔心,社會在探索出適合現代化生活的體育教育方式之前,不得不先面對成長起來的“不運動”的一代。提高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必須讓他們從小“動起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認為,雖然肥胖會對兒童造成很多健康隱患,但兒童在減肥的同時更要注重健康,不能盲目。兒童骨骼、器官、智力等還在生長發育中,其減肥前提要保障體格正常發育,所以,不主張兒童快速減輕體重,更不主張使用藥物、饑餓療法或手術,而提倡在飲食的選擇和控制以及運動鍛煉上嚴格把關,對由“肥胖”引起心理障礙的兒童少年進行心理干預等等。
專家指出,對待肥胖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預防。目前,青少年肥胖的預防問題已漸漸地為人關注,在醫學界,“成人病從兒科預防”的理念已經建立。根據國情,建立相對完善的預防體系,確定各年齡段孩子的身高體重指數,督促處在輕度肥胖的孩子及時采取減肥措施,還有重視嬰幼兒早期的營養結構等等。但這些只是預防工作的開始,控制我國快速增長的肥胖兒的數量并使其有所降低,任重而道遠。
怎樣判定自己是否肥胖(延伸閱讀)
體重指數(BMI)是體重/身高的簡便指數,通常用于在成年人群中進行超重和肥胖的分類。其定義為按公斤計算的體重除以按米計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界衛生組織把“超重”界定為體重指數等于或大于25,“肥胖”界定為體重指數等于或大于30。我國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評價標準為: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0為“體重正常”,24.0≤BMI<28.0為“超重”,BMI≥28.0為“肥胖”。
青少年的肥胖,歷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都是采用身高標準體重的方法來判定的。實測的體重減去標準體重,再除以標準體重,得出肥胖度。肥胖度在10%—20%之間,為超重;肥胖度超過20%的,為肥胖。(作者:王君平 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