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怎么改?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改革“以藥養醫”機制
公立醫院改革是深化醫改的重點難點。為改變公立醫院的逐利傾向、恢復其公益性,廣東明確提出,政府將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嚴格控制公立醫院的規模與貸款行為。
姚志彬(省政協副主席、省衛生廳廳長):
廣東今年將選擇1—2個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革主要有四方面內容:
一是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明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權責,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二是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全面落實政府投入機制,逐步改革以藥養醫機制,將公立醫院補償渠道改為以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為主。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
三是調整區域衛生規劃,推進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數量、標準和貸款行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建設數所省級醫療中心和研究機構,提供疑難病癥診治和專科醫療服務,并承擔醫學科研和教育任務。
四是加快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鼓勵社會資源投資辦醫,鼓勵港澳臺資和外資來粵舉辦醫療機構。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民營醫療機構實際床位數、門診量分別達到全省總量的15%左右。
420億元怎么用?
市縣財政“出大頭”投入重點是醫保與基層
根據初步測算,廣東需要在三年內新增投入420億元,推進醫改。這筆錢從哪里來?如何花到刀刃上,避免浪費與腐敗?這些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需要各方加強監管。
李妙娟(省發改委主任):
國家今年將出臺醫改配套文件25件,我省也要出臺一批配套文件,推動醫改試點工作,選擇部分綜合試點市縣作為領導小組的直接聯系點,及時跟蹤分析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她表示,要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省政府為保障五項改革新增420億元投入中,將重點支持我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抓緊編制本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方案。加強建設全過程管理,管好用好建設資金,確保工程質量。
劉昆(省財政廳廳長):
按照分級分擔的原則劃分省和地方各級政府衛生投入責任。市、縣(市、區)政府承擔主要責任,省級衛生投入主要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新增政府投入重點用于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他強調,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財政壓力較大,全省各級財政部門要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籌集醫改資金。強化績效考核,加強監督管理,使醫改資金用到刀刃上。
劉昆透露了近期幾項重點醫改新增資金:一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2009年經濟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標準達到人均15元,珠三角達到人均25元以上,全省達到人均19元以上;二是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三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提高財政補助標準,2010年,省財政將安排補助資金37.24億元,2011年安排40.44億元。
三部委醫改方向重彈舊調網友質疑“拆東墻補西墻”
巧合的是,就在昨天廣東舉行醫改動員大會之際,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被媒體廣泛解讀為“三部委明確醫改方向:提高診費降低藥價”。
記者采訪獲悉,廣東醫改方案中也有類似表述。網友與市民反應激烈,擔心“藥價沒降、診費倒升”,質疑這是“拆東墻補西墻”,看病負擔還是重。但廣東醫療業界普遍表現平靜,認為“這是舊調重彈,近幾年都很難實施”。
方案 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
《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要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在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臨床診療、護理、手術以及其他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同時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治療價格。
意見強調,要改革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銷售加成政策。按照“醫藥分開”的要求,改革醫療機構補償機制,逐步取消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加成。改革過渡期間,要逐步降低醫療機構藥品加價率,在總體不突破15%的前提下,可按價格高低實行差別加價政策。必要時對高價藥品實行最高加價額限制。
昨天公布的廣東版醫改方案也有類似表述。方案提出,“逐步理順醫療服務項目比價關系,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大型儀器設備檢查治療和部分檢驗、化驗項目的收費。逐步減少單獨收費的醫用耗材品種數量;對確需單獨收費的醫用耗材品種,以及植(介)入類等高價值醫療器械實行目錄管理,進行差率控制。從2009年起,將大部分常見病處方藥納入政府定價范圍。制定藥品統一流通差率,實行藥品供貨價備案制,對藥品實施差別定價。”
質疑 會否藥價勞務價“兩頭翹”
有網友擔心,由于地方政府投入有限,為了補貼醫院,政府“一邊取消以藥補醫,一邊又要升高醫生護士的手術費、護理費”?這樣像蹺蹺板一樣“一頭升一頭降”,到時老百姓的看病負擔還是重,只是把重負從左肩換到右肩,“換湯不換藥”。
“這其實不是新鮮提法,業界說了好多年了!”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醫療勞務定價確實長期偏低,專家門診號也就9元錢,護士一級護理費還不如洗頭費用,導致醫生“勞務不賺錢,賣藥和檢查賺錢”的怪圈,確實需要調整。此舉有利于讓醫生“靠技術吃飯、不用賣藥、開檢查單”。
但廖新波表示,在目前群眾看病負擔沉重的情況下,如何合理調整、防止藥價和勞務價“兩頭翹”,確實是個難題。目前這還只是方向,具體方案需要慎重考慮。
專家直言兩大擔憂
●420億如何兌現?●公立醫院改革缺乏新招?
廣東醫改能否實現“三年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目標?多位醫療行業專家表示“審慎樂觀”,在肯定廣東方案務實可行之余,也直言有兩大擔憂。
“三年新增投入420億元,市縣財政要‘出大頭’,難度很大!”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位專家指出,醫改成敗關鍵是投入。受金融危機影響,廣東財政減收明顯,地方政府更愿把錢用于大項目投資,能有多少資金給醫改有待評估。而且區域發展不平衡,珠三角財力尚可,但東西兩翼“吃飯財政”很難保證投入。要警惕省財政是掏了錢,但市縣沒錢配套,最終可能導致“420億元只是畫大餅”,醫改流產。
另一個擔憂是公立醫院改革難度很大,沒有新招。有專家指出,新方案在公立醫院改革這一難點焦點上,沒有拿出明確的新招。對于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也只是重復原先方案的表述,比如“在深圳、韶關、湛江三個市試點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推醫藥分開進,逐步取消藥品加成,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但據了解,目前深圳、韶關、湛江三個市試點,除了深圳財力充裕、有所推進外,其他兩市試點改革“非常艱難”。專家呼吁,還需進一步研究,拿出更多實招新招。
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表示,三年五項重點改革,前四項的成效應該樂觀,就是最后一項的公立醫院改革確實難度很大,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細化。“醫改可以從易到難,逐步試點。但如果缺乏公立醫院改革這‘臨門一腳’,很難說最終能成功。”(陳楓 張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