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09年,不是一個平靜的年份。這一年,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寫字樓里的白領也面臨著失業危險,更別說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了;這一年,高漲的房價和物價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錢包越來越羞澀,經濟上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一年,甲型流感肆虐,一個噴嚏讓半屋人緊張,面對病毒不敢掉以輕心;這一年,每個人都很忙、很累,從年頭到年尾,不知不覺間發現時光倏然流逝……
在忙與累之間,我們有沒有忽視什么?2009年12月27日,《生命時報》和北京零點指標信息有限責任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等五大城市的1425名居民進行的隨機電話調查顯示,近1/4的人除了睡眠以外,每天與家人相處時間不足2個小時。即使在這2個小時里,交流內容也大多限于低層次的日常問候和生活交流,情感和心靈交流極度匱乏。不少受訪者表示,當我們與社會搏斗得筋疲力盡時,卻忽視了去從親情中汲取生存下去的動力。
背景:在2010年找回缺失的親情
親情是什么?是第一次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種可以感受責任,而后卻將責任變為習慣的無私。親情是思念的起始,但永遠沒有終點;是一種對家的留戀,對團圓的渴望。無論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兄弟姐妹之愛,在這個世界上,親情之愛最好地解釋了我們的存在。在這個充滿壓力和變數的時代,你可能沒錢、沒房、沒車、沒工作,但你不會沒有親情,因為她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找回那些被我們丟掉的親情,正是我們這次調查的初衷。
對于這次調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表示,中國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心理支持系統主要來源于家庭和親情,因此,呼吁人們更多地關注親情,對于保障國人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加速,容易造成人際關系淡化、親情流失,在這個時候,《生命時報》推出‘呼喚親情’的大型調查,值得每一個人反思。”情商管理專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張怡筠說,在工作、經濟壓力重重的今天,我們最好的情緒支持正是來自親情和家庭,多跟家人談心情、而不僅僅是談事情,對緩解壓力有很大幫助。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岳曉東則認為,親情應該成為我們永久的話題,如果調查反映的是2009年及以前的親情的缺失,那從2010年開始,我們應該努力把它找回來。
交流時間不足2小時,說的多是衣食住行
本報調查的前兩個問題是關于每天與家人相處時間多少、是否夠用的。調查顯示,除睡眠時間外,與家人相處時間不足2個小時的最多,占到24.8%。該問題與學歷的交叉選項表明,學歷越高的人,和家人交流越少,自我滿意度也越低。
在關于“自己和哪位家人交流時間最多”的選項中,結果顯示,40.1%的人與愛人交流最多;其次是父母和孩子?!霸诂F實中,可能情況并不是這樣。”岳曉東提出,基于本次調查的人群分布,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到50%左右,這些人很可能還沒有孩子,所以拉低了這個選項的比例,否則,與父母交流的比例會更小?!吧钪凶钊笔У倪€是中年子女和父母的交流?!痹诓稍L中,岳曉東和張怡筠都坦言,即使是他們這樣專門做心理研究的人,都常常忽視這一點,更別說普通百姓了。
而在交流內容中,衣食住行和日常問候是老百姓在家中說得最多的,其次是感情交流和未來規劃,愿意與家人分享親子關系、工作煩惱、與家人聊共同愛好的人最少。“對于親情來說,交流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張怡筠表示。夏學鑾也認為,現實狀況是,一大家人整天生活在一起,但真正交流的事情卻非常少。記者的隨機調查中,不少年紀大的人抱怨,孩子雖然和自己住一起,但一回家就鉆進小屋里上網聊天,跟老人基本說不了幾句話。家住北京交道口的王德龍大爺告訴記者,不久前他跟兒子說自己聽力差了需要助聽器,兒子非常吃驚:“你怎么不早點告訴我呢?”王大爺十分委屈:“其實我半年前就覺得自己聽力變差了,跟他聊天,得非常費勁才能聽清,電視音量也越開越大,可惜他根本沒注意這些。”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國人的親情交流普遍質量不高?!痹罆詵|分析說,衣食住行和日常問候,都屬于低層次的交流,而關于情感、工作煩惱、未來規劃等,則是高層次的交流。張怡筠說:“共同愛好是最需要加強的一項交流。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大家應該有共同喜歡的電影、運動、飲食,這些共同點是家庭結構穩固的根基?!?/p>
工作忙讓家人關系漸漸疏遠
當被問及哪些原因讓自己跟家人交流越來越少時,認為工作太忙太累的占了絕大部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借口和回避。”夏學鑾說,雖然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人被灌輸的價值觀就是事業至上,但工作和親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有時候,給父母打個簡短的電話,夫妻間一句溫暖的話正好說到心窩里,就足夠了。
與家人相處時間少,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選擇“家人、親戚間關系疏遠”、“父母身體健康被忽視”、“老人心情抑郁,沒人交流”的,比例均接近或超過兩成。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表示,過去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生活單位,子承父業、養兒防老都是那個時候形成的觀念。但現在,大家從經濟上相對獨立,居住地點也逐漸分離,所以“家人、親戚間關系疏遠”是不可避免的。岳曉東則指出,“這道題的答案在我的意料之中。當一個人有了家室子女之后,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心情上,更容易忽略的還是父母。”
至于“有了煩惱,你會找誰傾訴”,選擇最多的是朋友、家人和“誰也不說,自己憋著”?!叭藗儍A訴煩惱,是為了找到解決方案,而朋友有和自己更相似的背景和經歷,更容易感同身受?!庇诤1硎?,中國的父母往往家長制作風比較嚴重,很少站在平等的位置和孩子交流,因此孩子有了煩惱總是想方設法瞞著父母?!皩τ谝鸦榈娜藖碚f,家人也包括伴侶。如果有了問題不愿意跟伴侶傾訴,其實是感情出現鴻溝的一種表現。”岳曉東分析:“調查分析顯示,相比男性,女性有了煩惱更不愿意和家人傾訴,也體現出她們對家庭、伴侶的信任度不夠高?!?/p>
親情需要一點一滴積累
2010年,你準備采取哪些方法增強和家人的感情?調查顯示,43.1%的人選擇“多打電話給父母”,31.9%的人選擇“組織家庭聚會”,26.9%的人選擇“每年出門旅游一次”。專家們指出,親情積累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
孩子需要的親情:關愛、不施壓、贊許?!扒啻浩诘暮⒆幼钚枰?種親情。”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教授雷靂說,一是有親近感,父母應該提供應有的關懷、幫助和傾聽;二是無條件、不帶任何壓力的愛;三是適度的監控,如果家長完全放任,孩子會認為自己是被拋棄了;四是對孩子的接受和贊許。于海則認為,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的期望過大,容易造成親情疏離。如果孩子已經工作,有了事業和家庭,父母就應該學會轉換角色做他們的朋友。
伴侶需要的親情:信任、傾聽、交流?!坝袀€冷眼相對、形同陌路的伴侶,比沒有伴侶更可怕?!痹罆詵|表示,所有婚姻都有磨合期,少則一兩年,多則十來年。首先,夫妻間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過于主觀武斷,也不要常用指令式的溝通。比如:我早說了如何如何,你就是不聽,現在后悔了吧。其次,學會盡可能的相互尊重、接納,包括對對方性格、職業、愛好、家人的接納。第三,多傾聽、少抱怨。如果伴侶向你傾訴,一定要靜靜聽完,不要著急打斷對方的話,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后,信任是婚姻的基石。少一些猜疑,對于維護穩固的婚姻更有利。
父母需要的親情:關注、諒解、陪伴?!吧狭四昙o的父母最容易因孤獨產生心理落差,子女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這種落差的產生。”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華指出,首先,一定要和父母保持定期溝通。很多人有事了、需要錢了才想起來給父母打個電話,這樣最容易讓父母感覺失落。每個星期至少應該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如果真得很忙,哪怕說一句“我現在挺忙的,下周再跟您好好聊”,父母也會欣慰許多。其次,父母年齡大了,體能、反應力都會下降,子女對此要多多體諒。如果說過的事情父母忘記了,不要說“都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還記不住”,可以委婉地安慰他們,“沒事,這次我幫您寫在一張紙上,您一看就能想起來了?!弊詈?,父母是需要陪伴的,面對面的交流任何通訊手段都不能代替,周末少睡一個懶覺,陪父母去公園轉轉,哪怕去逛個超市,都會讓父母非常開心。
“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溝通,而是沒有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才會弄巧成拙?!痹罆詵|說。2010年,要喚回缺失的親情,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溝通和傾聽,哪怕你并不認同對方說的內容,也要安靜聽完。這是我們聯系父母、丈夫、妻子和孩子的一條重要紐帶,也是我們尊重他人、與人平等的重要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