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物學博士,回國后看到環境污染嚴重而改行。對于環境問題,我完全是外行,但是作為熱心關注環境問題的一員,從個人角度關注環境,開始學習,發現問題,尋找出路。我搜集了一些有關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國內外的資料,我感到這方面信息在國內很不充足。今天我帶了許多自制的幻燈片,想用圖象的方式與大家交流一下,如何看待我國目前大家都很關心的環境狀況,以及我們的出路在何方,是要花大錢呢,還是要從另一個角度去努力。作為學者、研究工作者,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對環境的責任:我們要有對生物資源的責任感,對大氣層的責任感,對廢棄物的責任感,并且要積極尋找出路。有了這種責任感,不管我們做什么工作,我們的思考就多一些、全面一些,我們發表的觀點以及由觀點作出的決策,錯誤就會少一些,眼光就會長遠一些。
我主要圍繞城市,談幾個方面:一、城市居民每天面對的環境狀況是什么,這些環境狀況與我們有什么關系。這不光是學者需要知道的,作為每一個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是我們知識的一部分。我國環境教育的進展速度很快,作為成年人,如果跟不上孩子,將是令人羞愧的。二、其它國家的情況。并不是說國外的方法都好,但是它們確實成功地做了些既有效花錢又少的事。我的例子里也會講到國外不好之處。三、我國的出路在何方。
一、我國城市居民面臨的環境狀況
我們提出一個宣傳口號:"地球--我們的家園"。這似乎很空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如果我們去外地,在外地人的眼里,北京就是我們的家;如果出國,在外國人眼里,中國就是我們的家?,F在有科學家乘著宇宙飛船到外層空間去,到了地球以外的空間,才知道人類在其它地方是沒法立足的,只有回到地球上才能生存,地球才是人類真正的家園。
我們提倡環境保護,需要具備幾個概念。
(一)空氣、水、土地的概念。
地球能給予我們什么呢?
地球含有三種最重要的物質,也就是我們保護環境所要保護的:(1)空氣??諝獾慕M成很簡單,78%的氮氣,20%的氧氣,0.03%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氣體構成了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層。(2)水。人身體的2/3由水組成,水是每個生命體不可缺少的物質。(3)含有有機質的土壤。如果不破壞這三種物質,萬物可以自然生長起來。由于有這三種物質,地球就能提供給我們很多生物資源,包括植物、動物。食物和藥物是原始人必須依賴的。社會發展到工業化時代,生物資源又提供了大量的生產原料。
(二)生物鏈的概念。
有的人認為某一物種的滅絕離自己很遙遠,與自己無關,這是因為他沒有生物鏈的意識。土地、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是互相聯系的,比如老鼠-->蛇-->鷹形成簡單的食物鏈,動物糞便、植物腐葉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養料或者化解為微量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的果實又喂養了昆蟲、鳥……這樣就形成鏈狀的食物網,人也處于其中。
我國的祖先早就知道這一點,但當今我國的環境保護者卻常常忽略這一點,一提到環境保護就要向外國學,可是外國卻在向中國古代學。美國1995年出版的一本環境保護的教科書中就提及我國祖先對生物鏈知識的認識和利用:池塘邊種桑樹,桑葉養蠶,蠶的糞便倒入池塘養魚,魚的糞便就肥了塘泥,塘泥又可以挖出來養桑樹……我們必須尊重這種循環的思想和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真正保護好我們的星球。
(三)資源的概念。
現在許多東西都是人工制造的,沒有它們我們似乎不能生存,但它們都是消耗地球資源制成的,比如塑料來自于石油,紙張來自于森林…… 當這些東西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時,地球也在不斷地消耗自己的資源,而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如果我們無限制地生產我們需要的東西,資源終將被消耗殆盡。日本曾有學者說,我們也很向往美國高消費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全世界的人要達到美國現在的人均消費水平,需要有20個地球的資源來支持。這個數字是否準確難以驗證,但是它說明了我們面臨的困境。在人口如此密集的中國,以什么作為我們的消費生活方式,需要我們冷靜的思考之后走自己的路。
一次性筷子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很常見。但是我覺得我國引進一次性筷子生產線并推廣這種消費方式是一種極為錯誤的做法,這樣的決策不應該在八、九十年代出現在中國。最近兩年要求停止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呼聲很高。但不幸的是,全國人大一委員曾寫信向林業部反映,林業部回答說,當時我國引進一次性筷子生產線時采用的是補償貿易,即日本提供機器,而我國提供生產出來的筷子,到現在欠的機器錢還未還完,所以森林還在繼續砍伐。光大小興安嶺就有上百家一次性筷子生產線。去年的洪水,大慶損失40多億,這肯定與砍伐森林有關。森林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砍伐森林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等到筷子的欠債還完,機器歸我國所有時,森林砍完了,還能砍什么?
(四)因果的概念。
考慮問題時,要考慮得長遠一些,考慮到因果的聯系。比如現在大力提倡發展汽車工業。英國的一本環境教科書中提到發展汽車業需要付出的代價:城市被高速公路分割成兩塊,制造汽車的工廠排放出很多廢氣,有毒有害物質滲入土地,同時汽車尾氣導致城市的空氣污染,形成酸雨,從而破壞森林,酸化湖泊和土壤。汽車最終成為廢鐵也需要處理。這些都是我們在做發展汽車工業的決策時應全面考慮的。
一美國學者曾講,中國人均汽車占有量要達到美國現在的水平的話,全世界所有的車開到中國來還不夠,全世界的車不到8億輛,我們的環境、石油資源難以承受如此重負。這個例子表明我國與西方國家發展的模式可能是很不一樣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使我們關注地球。
城市生活中有四種最基本的污染,即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而這些污染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首先,談談城市中我們面臨的空氣污染的幾個方面。
城市中的空氣污染源大致來自于以下方面:一、工廠,很多城市的火力發電廠大量排放CO2、SO2等廢氣和粉塵;二、汽車尾氣;三、家庭對能源的消耗;四、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發形成的碳氫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五、各種噴霧劑,如空氣清新劑、殺蟲劑,這些化學制品增加了空氣中原來沒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論文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面臨的問題和出路來自
大氣污染嚴重時是可以看得見的,從洛杉磯的對照圖中可以看出,洛杉磯是典型的被汽車尾氣污染的城市,大氣成鍋蓋狀。北京的藍天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低空時可以看到天空是灰的,高空中才發現污染層形如鍋蓋,籠罩著北京。
我國的空氣污染指數0-50為一級,無傷害;50-100為二級,較好;100-200為三級,140以下敏感的人會覺得頭痛,健康的人可能沒什么感覺,而100-140以上污染就會危害人體了;200以上就是有污染事件發生。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是二級或三級。
汽車尾氣對孩子的危害最大,因為孩子的呼吸高度比較低,而尾氣排放裝置也比較低,所以孩子吸入的汽車尾氣是成年人的兩倍左右,家長領著孩子時要盡量遠離街道。汽車停車待發時的尾氣排放量是開車時的5倍。為什么我國汽車尾氣污染這么嚴重?我認為是因為我國許多車尾氣排放量不合格。十幾年前我國沒有尾氣排放標準,引進日本車時汽車也就沒有尾氣凈化裝置。95年的測試結果表明,在我國街上開的一輛日本車的尾氣排放量相當于東京街上的車15輛左右,所以雖然我國車輛并不太多,可污染卻很嚴重。如果路況再不好,就更不得了了。
裸露地面向空中提供了大量懸浮顆粒物,而造成大量裸露地面與管理上的失策是分不開的?,F在全國上下每逢檢查衛生就拔草,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在這樣的環境中,許多可吸入的懸浮顆粒物都被吸到人的肺中了。
還有一種空氣污染是使用空調造成的,制冷劑造成的大氣層上空臭氧層的破壞。臭氧層變薄或者有空洞致使紫外線照射過多,對植被傷害很大,還可以使動物失明,人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增加。由于青藏高原上的臭氧層破壞得很厲害,那兒已經有七、八歲的孩子得白內障。城市中大量地使用空調會使大氣越來越熱,這種消費意識并不好,我建議用電扇,電扇的耗能量是空調的1/10。
溫室效應主要是指溫室氣體(包括CO2等)的排放過多,燃燒石油、煤炭、天然氣都會使CO2的濃度增加。所謂溫室效應就是大氣層中陽光射入之后難以發射出去,就象玻璃房子中熱量進去后出不去?,F在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異常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其次,談談城市中我們面臨的水污染。
每個人一年的飲水量為1噸,即一人一天2.5升水。我們引用的是干凈的水。那么地球上的陸地淡水資源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球的70%被海洋覆蓋,但海水是不可以直接飲用的。海水經海面蒸發形成云,再降雨,降到陸地上就成為淡水,通過森林、地表等逐漸形成河流,或者通過植被形成地下水,另外有一部分是冰山。
地下水的水位很重要,樹不澆水而能成活是因為樹根與地下水有接觸。北京歷來干旱,現在銀杏樹大量死亡與北京地下水水位下降有關。
地球上的淡水分布,有2/3是冰川,一部分是難以利用的云和地下水,人類能大量用于飲用、種莊稼、進行工業生產的是地表水,地表水包括湖泊、河流等。水是非常重要而且珍貴的資源,到21世紀,水會比油貴。工業生產,如造紙、印染、織布,都需要水。我國種1公斤莊稼,從種子到收獲需要1.2噸水。中國是一個貧水的國家,面對如此珍貴的水,城市居民卻沒有好好珍惜,把污水排到干凈水中。
水污染主要有幾個方面:(1)工廠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現在越來越厲害,據統計,50%的污水量是從家庭排放的。(3)農業上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的大量使用,而污水排到河流中污染了地表水,使干凈的水樣越來越少。
生活中排放污水常包括:(1)把剩飯、剩菜倒入下水道,讓水沖走,而北京75%的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2)用洗滌靈洗碗,而洗滌靈濃度又太高難以沖干凈,對人體自然不利。(3)盲目聽從商家宣傳,使用各種洗滌用品越來越多,比如添加劑、洗衣粉。(4)不珍惜天降之水。比如說為了交通順暢往雪上灑鹽,就把非常好的淡水資源用鹽污染了。我認為應該盡量把雪鏟到馬路兩邊的土地上,把水保留下來,實在太滑再用鹽,盡量減少鹽的用量,這樣對地面有益,對兩邊的樹根也沒有傷害作用。
北京這樣一個缺水的城市卻有四個大型海洋館,它們都是將淡水調成鹽水,最終鹽水被排放掉,這是不可持續的做法。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高磷洗衣粉導致污染。美國教科書中曾舉了個例子:湖被磷污染后富營養化,大量藻類生長,從而導致湖內缺氧,細菌繁殖,魚類死亡,最后湖也死亡,變成一片沼澤。這樣,淡水資源就逐漸缺失了。
在管道排放之外,還有人隨意地把垃圾倒在河邊。過去垃圾中只有菜渣、剩飯,倒在河里,魚類可以吃?,F在的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質非常多,不但堵塞河道,還會污染河水,例如油漆、塑料等。隨著河水流向海洋,海水也將受到垃圾的污染,并傳播到各地。海濱城市的旅游資源也因此受到影響??梢?,環境稍受污染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城市中的水污染,不光是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還有天上水的污染。眾所周知的是酸雨,空中的酸性化合物隨雨雪下到地上,會使森林死亡,酸化湖泊、土地。加拿大的死湖就是例證。
我國酸雨的覆蓋率已達我國國土面積的40%。
再次,談談城市中我們面臨的垃圾污染。
垃圾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問題。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質非常多,主要有廢電池(含有汞、鎘、鉛等有毒物質)、油漆、過期藥物。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質一旦滲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農民種的蔬菜、糧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最終會危及人體健康。北京的垃圾堆放在海淀區的郊區,那里的土地就被污染了。如果垃圾中塑料過多,土地就沒法長出任何東西。
中國這十幾年垃圾迅速增長是消費方式改變造成的。比如說吃飯,以前剩飯、剩菜用來喂豬;現在用方便飯盒、一次性筷子,吃完后就不負責任地全部扔在一起,使原本可以回收的飯盒沒法回收了?,F在許多辦公樓的廢紙上總被倒上剩飯等污物,也就無法回收了。
我們現在提出口號,要把中關村建成"中國的硅谷"。而我觀察到,在通往中關村的必經之路上就有大堆的垃圾。我覺得這種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呢?對于這樣的口號我是很羞愧的。
有人曾說,處理不好垃圾的民族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因為她處理好了自己的垃圾問題。我在德國留學時期,曾有德國教授很羨慕中國的土地,說中國的土地一挖就能挖出寶藏;而德國卻不敢亂挖,深怕挖出以前埋的廢棄物。
垃圾處理要么"埋",要么"燒"。 " 埋"不但占用土地資源,而且在" 埋"的土層上不敢再種植物。如果雨水滲透過垃圾的填埋層就會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幾十年也難以治理好,因為它不象地表水那樣易于流動。隨便"燒"垃圾,很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如果在垃圾場附近養雞、養豬,有毒有害物質很可能通過雞、豬最終危及人類健康??梢姡绻幚聿缓茫瑫苯佑绊懳覀兊纳钯|量。
二、其它國家的環境情況
倫敦曾經是個污染非常嚴重的城市,今年我去時看到倫敦的天空非常藍,走在街上到處都是綠色,樹的種類非常多,而且形態各異,倫敦已經成為一個綠色的城市。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懸浮顆粒物,政府要求公民停車時關掉發動機以減少尾氣排放量,公民也非常能接受這種口號,而不僅僅是空洞的"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倫敦很多辦公室、餐廳不用空調,而是用電扇。節能、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深入到每個人心中。
倫敦的變化很大:街道兩邊都是綠"墻",灌木叢很高,圍著雜生的草地。路邊任由野草生長,黃土就不露天,非常干凈。在灰塵、噪音比較大的停車場周圍有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起到很好的凈化空氣的作用。一個小火車站旁,用鐵絲網圍起野生的植物,任其自然生長。利用自然的力量綠化城市,花錢又少效果又好。這些雜生的、野生的草坪不用殺蟲劑,人可以隨意在上面活動,既安全,又增加城市人的活動面積。現在我國許多草坪標著"請勿入內"的牌子,人們對這樣的草坪自然沒有什么感情。如果野草坪不愿讓人踩,可以任由野草長高,人就不太會去踩,長高的野草吸收灰塵的能力也將更強。我們不要盲目的修剪草坪,稍長高一點就把草剪掉。而現在北京卻非常流行剪草坪。
倫敦的變化主要是由于1992年倫敦制定了"21世紀議程",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并建立一個機構--生態研究所以提供咨詢。這個機構只有十幾個人工作,但是它同倫敦所有大學廣泛聯系,大學如果有比較大的課題研究項目,就必須由此機構進行調研批準后才能實施。其中有一個項目涉及倫敦的一個老工業區,犯罪率較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較低,研究所就建議在工業區的一片荒地上建立一個生態公園。由于荒地上有一個天然的小湖,水源就不成問題,就在那兒種植了大量的當地野生植物,路面鋪著木屑,實行粗放管理,經過幾年的努力,已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公園還把當地許多植物種在一起,供人學習生物知識,對社會風氣好轉也有幫助。大學生們還從植物中尋找藥源。
德國有一個學校被稱之為"歐洲環保學校",學生們調查學校的用電量,發現走廊上原來設計的四盞燈的亮度超過了實際的需要,實際上兩盞燈就足夠了,因此關掉一半的燈,一年就節省了一大筆電費,因而榮獲"歐洲環保學校"的獎勵。此外,老師還帶領學生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子板,發了電之后并入公共電網,從而減少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的消耗。
國外遮蓋樹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讓樹坑中的野草自然生長;二是將修剪樹枝后的廢棄枝條剪碎成木屑,用其覆蓋樹坑,樹坑既不長雜草又能滲透雨水;三是讓樹葉自然覆蓋樹坑,樹葉最終形成腐殖質成為樹木的養料。這些都是花錢少而有效的綠化方式。
政府為鼓勵市民參與綠化,將郊區的荒地出租給市民,市民就可以開墾荒地,種草植樹,搭建小木屋作為度假的"別墅",盡管木屋很簡陋,但是大自然的魅力吸引著成人和孩子們。一旦政府要開發這片土地,也很容易收回。
由于雨水是珍貴的淡水資源,許多房屋設計時安裝了收集雨水的裝置,將雨水裝到大桶里用來澆花園。日本的雨水收集方式則是通過管道將水引到地下,從而補充地下水的水位。
各個園林為了節水,通常在樹木旁邊埋一截廢管子,使水能夠直接流入地下,被植物的根吸收。
國外的路面往往并不采用完全的水泥路或柏油路,而是有縫隙的磚塊拼成路面,因此雨水可以滲透過路面到地下;還有的是在磚塊之間留出一定的空間種草。
三、我們的出路在哪里
從源頭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重要方面?,F在汽車尾氣可以實現零排放,但是成本太高,因此總是有一定的排放量。
另一種成本較低的治理辦法是廣泛綠化,因為植物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污染。據測定,同樣的街道,同樣的居住人數,無植被的街道上空的懸浮顆粒物是有植被的街道的10倍,也就是說,植被可以減少90%的污染。由此可見綠色植物的重要性。
城市綠化應是多方面的,要形成草地、灌木及多種樹木的生態系統,這樣綠化效果才好,植被才能健康成長,不易得病蟲害。即使一兩種樹得了病蟲害,其它樹種也不易感染,不用專門噴農藥,鳥就能吃掉蟲子,自然解決。
我建議我們的房屋設計多用太陽能,同時窗戶要大,白天少開燈,以此來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城市中的建筑物的綠化可以采取立體綠化的方式,即種爬山虎之類的植物,可以遮擋陽光直接的照射和雨雪的侵蝕,使室內溫差不致過大,冬暖夏涼。據測算,這種方式可以節能30%。同時這些比較高的植物還可以吸收汽車尾氣的排放成分。在倫敦街頭可以看到許多鐵絲網支撐著攀延植物,盡量增加綠化的高度。而我國將許多爬山虎剪掉,讓房屋"亮"出來。
我國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市,卻往往砍掉樹木,只鋪上空曠的草坪,這是非常盲目的學習西方的做法。我們拔掉野草,購買美國草,結果三天兩頭得澆水,草還長不好。連根拔掉野草易于使土地沙化,因為野草的根上帶走了許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而引進外來物種常會帶來異源花粉,從而在人群中引發大量過敏反應。
現代綠化主張用本地的草,野草其實是最好的。綠化屋頂、墻、地面、石縫,能長植物的地方都讓植物生長,讓自然回歸城市,從而提高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舒適度和親切感。屋頂鋪上草后,頂樓就不會太熱,同時草皮可以吸納屋頂的灰塵,減少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下雨時又可以滯留75%雨水,從而減少雨水的流失,下暴雨時也會緩解路面積水。
保護野草坪在城市中已經蔚然成風,野生植物已經引入居民區,這是很好的現象。我曾看到德國一個學校的孩子們保護的野草坪。野草坪的生物價值要高得多,因為有許多昆蟲在野草坪中生存,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可以實行粗放管理;而且它吸收噪音和空氣中的污染物,釋放氧氣的效果也比人工草坪好得多。人工草坪是死的草坪,沒有生物,要靠人工澆水、除蟲。
我國許多地方的樹坑都是光禿禿的,野草被拔掉了,剪下的樹枝每年環保部門要出動幾十輛車運到郊外,這些與我們的管理水平也很有關系。
古建筑物旁邊的大樹萬不能砍,大樹可以遮擋陽光對古建筑物的直接照射,此外,大樹還有極好的降溫作用,據測定,一棵直徑20公分的槐樹相當于三臺1200瓦的空調的降溫效果。多種樹少用空調的話,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宜太高,太高則熱島效應非常明顯,不利于污染的擴散。老房子應該保留下來,里面可以裝修,既保留了文化,又保持了一定的建筑高度。城市中的地面一般是硬化的,盡是些柏油路、水泥路,太陽照射后先吸熱,然后再釋放,全都是熱空氣的,沒有溫差,空氣無法流動,因此污染物就無法擴散;同時由于硬化的路面沒有通透性,每年因此流失的水量有5-6億噸。地面如果有綠色植被,地溫比較低,空氣就易于流動,擴散污染;此外,如果多采用有通透性的建筑材料鋪路,就利于雨水的下滲。其實我國許多古建筑中就采用了這些方法,庭院中往往鋪的是草坯磚、小碎石或鵝卵石等,既利于植物的生存,從而吸收灰塵和噪音,又利于保存雨水。
現在城市中的許多草坪采用了噴灌的方式來澆水,如果在陽光下噴灑,水很容易蒸發,就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增加了大氣的濕度。正確的噴灑時間應在太陽落山以后至晚上10點左右。
我國河道兩邊的野生植物都拔了,樹也砍了,說是樹葉會掉到河里污染河水。實際上,樹葉掉到河里正好為河里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沒有樹陰的遮蓋,河水在陽光的直射下會變得很熱,錦江河幾年前花了好幾億治理河道,在河底鋪上方磚,河道兩邊干干凈凈,可是現在水質一點也沒變好。可見,硬化河道對水質一點好處也沒有。然而就在錦江河旁邊,有個美國人設計了一個活水公園,讓大家了解自然界是怎么凈化水的:河道旁邊鋪上卵石,河水流過許多植物而逐漸變得清澈,在自然凈化過程中,植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種凈化的思想現在已經深入到許多發達國家居民區的建設中。生活污水通過居民區中的凈化池先行凈化,減少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居民區的居民也具有了垃圾分類裝筒的意識,既實現了垃圾清運的現代化,改善了環衛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最終提高他們清運垃圾的質量;同時能夠有效地回收再生資源。
北京也實行"門前三包",門口打掃得很干凈,但是垃圾全掃到對面去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就很大了。我們的垃圾也應分類裝入不同的垃圾筒,以便實行資源回收。
我曾在英國一個小旅館中看到分類清楚的垃圾筒,有專門放易拉罐的,有專門放報紙的……這些垃圾筒不是由環衛工人來清運,而是由回收工廠直接來搬運。大學中設點專門回收紙張,制成的再生紙不經過漂白,雖然不是很白,但是它對環境的污染相對較小。
有機垃圾最難處理,鼓勵每家每戶自行解決,就是在花園中挖個小坑埋入垃圾,覆蓋上土,放上蚯蚓,讓蚯蚓分解垃圾。有機農業發展起來,可以用有機肥種花。除了有機垃圾之外,我們的垃圾基本上是可以回收的,可以制成包裝物、做家具的壓合板等。比如塑料瓶可以制成許多東西。
國外在回收垃圾方面做了許多努力,這也是我們不用花多少錢就能做的事情。塑料制品對環境污染很大,國外在開發一些新產品來替代塑料,比如用馬鈴薯制成的包裝用品。這樣一來,農民的種植就不光是糧食了,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工業原料。農業的前景也就更樂觀了。
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向我們的祖先學習,要搞一個大工程,就要盡量利用自然的力量。我們要了解祖先利用自然的思想,都江堰就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國外也在學習我們的建筑思想,追求建筑的美感、舒適感,往往也在建筑中引入水,不但和諧,而且凈化空氣。
其次,我們要與國外加強信息交流。比如說一次性塑料袋、方便飯盒在90年代大批進入中國,而正是在90年代,國外綠色運動正在呼吁不用這些東西。這些塑料袋淘汰了我國原有的紙袋,許多街道加工廠就面臨困境。當時90%的方便飯盒是臺商獨資企業生產的,這些企業之所以投資大陸是由于臺灣出于保護環境的考慮對它們有較多的限制。
要加強環境保護的教育,使每個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不亂扔垃圾。我國不是富裕的國家,但是浪費卻非常嚴重,總是有許多剩菜、剩飯到入垃圾。95年以后我國非常流行蓋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卻是夏熱冬冷,又需要空調調節室溫,能源消耗非常大。
現在修建高爾夫球場也很盛行,而高爾夫球場草坪的保養需要大量的殺蟲劑,就污染了附近的農田與水源。
還有一種做法是要讓城市亮起來,到處是燈光,這有必要嗎?即使王府井亮起來,能說王府井達到了國際水平嗎?能說中國達到了國際水平嗎?我認為這并不見得是可持續發展的做法。
我認為城市發展并不是越大越好,因為城市的擴大需要相應的物質支持,要有郊區供應食物、吸納垃圾;城市的擴大就意味著運輸距離的遙遠,能量消耗也就相應增大。這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城市規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中應盡量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的無污染的能源來供應城市能源的消耗,公共交通在地下,城市邊上有再生利用的工廠,有機肥埋入土壤,其它資源再利用……
我國還可以開發環境文化旅游。倫敦有一個"地球中心",建在倫敦郊區不遠的地方,是一片廢礦山的遺址,有人提議把它建成了生態的教育基地,現在非常受歡迎。"地球中心"里的車都是腳踏車,燈都是由太陽能電池供電的,完全利用自然提供各種能源與水源……這樣一來,家長非常愿意帶著孩子們去參觀。德國也有這樣的生態教育基地,提供自然的環境讓城市里的孩子們學習觀賞自然、體驗自立生活。
我國許多旅游點有娛樂設施,卻沒有教育意義。我覺得我國的圓明園就可以建立這樣一個基地,圓明園里有各種天然的植物,北師大的老師教生物課就常帶著大學生到圓明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