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南非德班11月29日訊世界氣象組織今天在瑞士日內瓦總部以及南非德班氣候大會上同時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氣候狀況的全新年度報告,稱盡管2011年的全球氣候受到強拉尼娜現象的嚴重影響,但今年前十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仍然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任何一個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年份。
報告指出,2011年1至10月份,全球海面和地表平均溫度為14.4°C攝氏度,這一數值在有記錄以來的年份氣溫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位。然而,2011年的全球氣候受到了過去60年來最強的拉尼娜現象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在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年份,其平均氣溫要比正常年份低0.1°C攝氏度左右,更要比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低很多。但今年很可能是迄今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年份中最熱的一年。事實上,2011年全球多數地區的氣溫都普遍高于往常。
此外,今年北極海冰面積也大大低于正常水平,北極海冰的體積現已下降到4200立方千米,比2010年少了380立方千米。
世界氣象組織強調,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11年全球多處地方發生了極端氣候導致的災害,其中包括歐洲春季大旱、非洲東部“旱澇急轉“、東南亞、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澇災害等。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就此表示,有充分證據表明全球氣候正在變暖,而這完全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他呼吁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各方代表遵守“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并切實肩負起各自的責任,為共同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而達成全面性的國際協定。(記者羅琪發自南非)
背景資料:
拉尼娜現象,又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拉尼娜”來源于意大利語,意為“小女孩”,正好與意為“圣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在拉尼娜事件期間,太平洋西海岸暖濕氣流的上升運動強烈,澳大利亞東部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容易出現暴雨洪澇等災害。而在南美洲西海岸,由于多下沉氣流,降雨減少,容易出現旱災。中國外文局德班氣候會議報道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