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南非德班12月3日訊今天是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召開的第六天,因為大部分的部長級磋商還沒有展開,各代表團基本還處在寒暄、試探、伺機而動、蓄勢待發的階段,雖然大會表面上進行得風平浪靜,但實質上卻早已暗流涌動,各個代表團之間的角力逐漸拉開帷幕。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加拿大。會議伊始就有加拿大本土媒體透露,加拿大或將在年底前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一石激起千層浪。加拿大早在6月伯恩會議上就表示不會支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其“冥頑不化”的態度早已昭示,但提前退出《京都議定書》的決定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立刻招來各方的抨擊。加拿大為何急于表態,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加國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書中承諾的減排目標是1990年排放量的6%,但實際上其2009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比1990年高出近30%,《京都議定書》已經成為它避之不及的緊箍咒。與其在大會后期,談判進入僵持階段表明立場,承擔干擾大會取得實質性成果的罪名,不如盡早地讓各方對它不報幻想,而這或會成為加拿大在之后談判的一個籌碼。
曾經充當氣候大會主要推動者的歐盟盡管如今深陷歐債危機,分身乏術,不希望環境氣候大會牽扯太多精力,但歐盟曾經一直扮演氣候大會的領導者角色,他自然不會想讓這種地位旁落,因此在今年10月的巴拿馬會議上就提出了新的路線圖,即歐盟可以單方面延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前提是類似美國、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排放大國也要加入到一個新的、有法律約束的協議。而且歐盟以“勢在必得”的姿態,推行其單邊的“霸王條款”即航空碳稅,要求對所有從歐盟國家起降的飛機征稅,成為德班大會現在也是后期爭論的一個焦點。
日本似乎準備將“悲情”進行到底,主打“苦難牌”。談判中日本幾乎不談減排行動,用大部分的時間吐苦水。的確,日本受地震海嘯重創,再加上福島核電站泄露導致日本不得不關閉所有核電站,而核能源比重占其能源總量的30%。但這也不能成為其不承諾減排的理由。每年全球因氣候變化導致腹瀉、瘧疾、營養不良多發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5萬,并且主要發生在非洲及其它發展中國家,日本作為發達國家之一,必須具備“國際同情心”。
“如果說各國代表團對于氣候談判的積極態度是組成一個光譜,那美國就站在光譜的最遠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DRC)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形容美國態度時如此比喻。美國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的最多的就是“不”,其代表團在發布會上多次重申美國不會參與關于《京都議定書》的任何磋商,也不會承諾任何不包括主要新興經濟體的減排任務。美國國內長久以來的經濟疲軟,明年又逢大選之年,奧巴馬政府很難在碳減排方面有所松動,以避免為反對黨留下口實,因此以“美國利益”為最優先的美國人或成德班大會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最大“絆腳石”。
發展中國家雖然立場也有不同,但使《京都議定書》在德班得以延續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很顯然,最不發達國家以及小島國最需要資金援助,因此他們對“綠色氣候基金”落實最為關切,而這也會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分化發中國家的一個籌碼。在國際談判的舞臺上有的時候似乎真的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德班氣候大會真正的利益博弈才剛剛開始。(人民畫報記者殷星從德班發回的報道)
中國外文局德班氣候會議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