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12月5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應對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在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會議上發言(中國報道 董彥 攝影)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南非德班12月5日訊經過12月4日一天的休會期,德班氣候大會于5日重新開啟。大會的第二周議程中將包括非正式團體會議、高級別會議以及大會閉幕和會議結論三大重要環節。
在經歷了之前一周的爭論后,各國的意見被拼接混合起來,寫成了長達130頁“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AWG-LCA)談判合并文本”草案。據悉,該文本提出了全球總減排目標,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和發展中國家應做出的貢獻。
文本強調,為應對氣候變化,所有締約方應該依據公約和議定書的目標、原則和規定,尤其是依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考慮各自能力、公平和歷史責任,在長期合作行動中做出更大的貢獻。所有締約方,尤其是發達國家締約方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該文本增加了應對因減排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的措施。此前,發達國家拒絕將這一條款放入談判文本草案。
12月5日上午,在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會議上各國代表對合并文本進行了討論。在整個會議中,記者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平衡”。不論是阿根廷、厄瓜多爾、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是歐盟、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他們雖然對第二承諾期、是否形成法律約束力文件以及怎樣建立相對公平的第一承諾期成果審核制度等問題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分歧,但希望在德班形成一個“平衡”的會議結果卻是各國普遍共識。
氣候談判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國際多邊參與的全球治理行為。如果說世界是公平的話,發展中國家應該擁有發展的權利;而發達國家應該為自己從工業革命就開始產生的碳排放,為自己的歷史責任買單。然而,有限的資源和日益嚴重的氣候問題,已容不得發展中國家再走發達國家那樣肆意揮霍資源的發展之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應該在自己努力減排的同時,為不具備減排能力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世界顯然是不公平的。減排的后果是經濟發展減速和世界權力局勢的更迭,這是發達國家所不能接受的。而面對發達國家的減排要求,發展中國家為求保全局勢,也不得不妥協。擺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只能是在發展和減排的“兩難”中艱難前行了。
多邊形式的全球治理的關鍵在于,在集體參與和廣泛協商的基礎上建立各方認可的國際制度框架,來克服國際“無政府治理”(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的難題。國際框架協議一旦達成,各個國際行為體就應該相互合作,通力執行以維護“游戲規則”。
德班氣候大會,一方面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而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對策;另一方面,它更是對多邊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驗。除了氣候,全球還有諸如反恐、緝毒、抗擊艾滋病等諸多事務需要通過多邊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方式來解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是德班留給世界的一個范例,大家是自覺地遵守已經形成的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氣候框架公約,還是根據各自的利益肆意破壞已經具備法律效力的“游戲規則”,是德班給每一個人的“選擇題”。
正如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5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的那樣,“多邊機制通過的結果可能不一定都是大家滿意的,但一定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希望德班成為通向未來的橋頭堡,而不是國際多邊合作歷史中的“傷心地”。(中國報道記者董彥發自德班)
中國外文局德班氣候會議報道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