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郁祖盛向《中國經濟周刊》詳細介紹了事故原因:
11日,地震摧毀了福島核反應堆的外部電力供應。而這是核反應堆能夠遇到的最嚴重的故障之一,1號機組完成了保障安全的第一步,感知地面強烈震動而自動停堆了。
停堆后要導出余熱,必須要有電力來源。每個核電廠都配備有應急柴油發動機組,其功率很大,大概在5000千瓦左右,相當于一個小城鎮的供電。發生事故后,要求發電機2~5秒內必須運行,12~40秒內全部帶載,冷卻核反應堆。
1號機組原本已經走過了第二步,啟動了應急柴油發電機,但不幸的是,在應急柴油發電機啟動后不到1小時,就遭遇海嘯襲擊,應急供電設施全部被損壞。當移動電源到位時,已經是當晚11點鐘。“后來的事態發展表明,為時已晚。”
核反應堆被停后,長達數小時未被及時冷卻,溫度升高到2000℃以上,壓力也在升高,燃料棒水位在下降,直到部分裸露。燃料包殼已經破損或被熔化。原本在燃料棒中的兩種放射性物質,碘131和銫137被釋放到空氣中;同時,發生“鋯水反應”,氫氣被還原散發到空氣中,引發爆炸。
12日下午,為了冷卻反應堆,開始往堆中注入海水,“這個機組就徹底報廢了”。13日下午,1號機組反應堆逐步冷卻,基本趨于安全狀態。
目前事態還在發展,3號和2號反應堆相繼發生氫爆,4至6號反應堆在地震發生時處于停管檢修狀態。當前4號反應堆處于全卸料狀態,容納卸出的燃料的乏燃料水池中共有700多組燃料組件,15日和16日兩次發生大火,爆炸。由于乏燃料水池在輔助廠房,燃料組件失去了反應堆壓力容器和安全殼兩道屏障。如果乏燃料水池的水泄漏或蒸干產生燃料元件裸露,則危險性高于反應堆,因水池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更易進入環境——這一現象現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