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員有關創業板的“高調”發言,令市場對于這個中國版的納斯達克盡快推出充滿遐想。但管理層對此尚存一些意見分歧與疑慮,臨門一腳何時踢出,仍難預料。
12月1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稱“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廣州舉辦的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上表示:“明年中國將在深圳推出創業板。”這是近來關于創業板推出時間最明確的一個說法。
自12月以來,創業板何時推出一直是個熱點話題。12月初,在深圳舉行的第六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均針對推出創業板的問題,向外釋放“積極”信號。這被外界解讀為創投企業的利好,不僅引發了一輪媒體熱議,在隨后的半個月中,不少機構、證券公司甚至紛紛向股民推薦有創投或與創業板題材相關的股票。
創業板,這個相當于美國納斯達克功能的上市通道,在今年IPO頻頻造就新首富的背景之下,顯得格外誘人。就在上述會議上,巴曙松估計,如果在珠三角符合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都能上市,珠三角將可以產生1萬名億萬富翁。
雖然市場普遍對創業板的及早推出持樂觀態度,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對相關知情人士的采訪中了解到,針對創業板何時推出的問題,目前最高決策層還未形成統一、明確的時間表。此外,監管層對創業板的作用也依然存有一些“疑慮”。
時機成熟
“12月份對于推出創業板最振奮的消息就是成思危、尚福林的‘高調’發言了。”一位深圳投資者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在12月初第六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成思危表示:“推出創業板市場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當務之急,‘宜早不宜遲’。”尚福林也認為:“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已經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任務。”他還首次在講話中表示創業板推出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同時首次披露創業板的定位與制度設計。
盡管政府官員在每年一屆的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對創業板問題發表言論已經司空見慣,如在一年之前的第五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尚福林就表達出“適時”推出創業板的愿望,但此次講話“基調明顯”,即中國推出創業板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隨后,《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三大報均在顯著版面以較大篇幅予以報道,全國主要財經媒體、都市報也紛紛轉載。
11月16日,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針對創業板推出的問題,2006年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曾向國務院領導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盡快’推出創業板,其時機已經成熟。”
“從理論上說,創業板推出已不存在什么障礙了。”張承惠說,但出于一些現實考慮,目前還不清楚國務院會何時決定推出創業板。
爭議十年
從提出設立創業板到今天,已經走過了近十年的時光,其間風雨不斷,貫穿著唱衰與盛贊的博弈。
1998年,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在當年 “兩會”提交了《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提案,被列為政協一號提案,掀起了中國風險投資的熱潮。
在同一年,成思危進一步提出了創業板“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即第一步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風險投資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創業板在內的風險投資體系。
但是1999年,成思危在赴實地調研后發現,一些國家的創業板炒作過熱,不少人只是為了“圈錢”而成立所謂創投企業的。
事實上,正是因為盲目“圈錢”和“追捧”,2000年和2001年,世界股市發生了深刻變革,特別是作為全球創業板典范的美國納斯達克遭遇高科技網絡股泡沫破裂,香港創業板從1200點跌到最低100多點。這些“不應景”的事例讓當時決策層對中國推出創業板缺乏信心,于是創業板的推出進程“戛然而止”。
據了解,在2001年,成思危還曾寫信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提出不急于推出創業板,不能把風險投資家應該承擔的風險轉嫁給股市投資者等觀點。
雖然存在這些唱衰的聲音,但兩年之后,推出創業板聲音再起。2003年3月5日,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主管金融工作的廣東省副省長宋海向大會提交了《關于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的議案》。該議案不僅迅速獲得來自廣東的一大批代表聯合簽名,也引起了與會許多經濟學家以及會外市場人士的強烈反響。一場創業板是否應該在中國盡快設立的討論再次白熱化。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在當年“兩會”期間表示,對目前的中國而言,創業板不過是一種“羅曼蒂克的幻想”。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也向《中國經濟周刊》坦承,他當時投下了堅決的“否決票”。
“當時反對的理由很多,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還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報告闡明反對的理由。” 張承惠說。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回憶說:“當時政府官員、學者反對創業板的各種聲音很大,主要集中在:投資者會過分炒作創業板形成泡沫、創業板推出對于還未成氣候的主板A股市場形成資金分流、世界范圍內推出創業板成功的案例比例不高等等。”
記者發現,從創業板市場20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雖然出現了美國納斯達克、英國AIM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等成功案例,但也出現過德國創業板關閉、日本創業板整合的窘境和失敗的教訓。
曾在香港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現任匯信資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翔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決策層對創業板推出小心翼翼并不是沒有原因的。比如現在的香港創業板就不是很成功,即使世界范圍內成功的比例也很小。”
不過,葉翔認為內地市場提出創業板還是非常適合的。他表示:“香港對于財富累積比較傾向于房地產和金融市場,而對于實業,特別是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并不十分看中,而內地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各種新興企業、高科技企業方興未艾,所以政府應該提供好的融資平臺。”
據張承惠介紹,2006年國研中心有一個重點課題,研究“企業如何才能創新”。在該課題中,張承惠主要負責研究企業創新中的融資問題,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資本市場相對于企業創新的需求遠遠不夠,融資渠道對于企業創新遠遠不夠”。
在今年第六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尚福林也表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一大批新經濟、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企業茁壯成長,對創業板市場建設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與此同時,國內主板市場由熊轉牛,擔心創業板會分流主板資金的想法也基本不被提及,甚至出現了相反的觀點。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局長侯外林向《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坦言,創業板推出其實對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是個很好的事。
監管層的憂慮
今年8月22日,《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草案)獲得國務院批準,這意味著籌劃近十年之久的創業板將擇機推出。但這是否意味著創業板的推出已進入坦途期呢?
11月24日,管理層在杭州召開有關創業板的會議,就發行等方面細節進行探討。據《財經》雜志報道,與會者在“發行審核程序、投資主體以及企業準入門檻等幾個主要問題上存在分歧”。
除此之外,《中國經濟周刊》進一步了解到,目前管理層還對創業板推出是否會對創新產生反作用表示出很大的憂慮。
“上個月(11月),我曾與管理層討論過目前創業板推出還存在什么障礙,其中創業板推出之后,企業高管、科研人員的暴富是否會打擊他們進一步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成為主要擔心的問題。”葉翔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管理層擔心他們一旦有了錢之后會選擇出外度假、過著安逸的生活,而不是選擇留在中國進一步致力于創新,那么創業板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創業板也會很快垮掉。”(記者 談佳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