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傅磊在他經營的夜市手機貼膜小攤上。
“手機貼膜,以機會友,學位最高的‘貼膜手’歡迎您的光臨。”每天晚上6點,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附近的街面上就會豎起一塊這樣的小招牌。招牌下面,一戴著眼鏡、面相斯文的年輕人在他小小的攤位前坐著看書,只有當過往的行人靠近時,他才抬頭問一句:“貼膜嗎?還是買手機殼?請隨便看看。”
如有顧客需要貼膜,他便接過手機,拿出一塊軟布把屏幕表面擦拭干凈,左手將膜按在屏幕上,右手拿著一塊刮板慢慢刮動,不到三分鐘,一張手機膜就貼好了。
年輕人叫傅磊,今年23歲,湖北荊州人,今年剛從武漢輕工大學本科畢業,8月份開始擺攤,主營手機貼膜。
當了一周技術員就辭職了
傅磊學的是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后,被推薦到武漢的一家污水處理廠當技術員,但是去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不干了。“上班一月工資才2000元,最讓我忍受不了的是工作環境的單調無聊。”傅磊說,自己在大學時最喜歡擺弄手機,“刷機”、“越獄”都很在行,大二時學會了手機貼膜,常常幫助身邊的同學貼膜“練手藝”。對工作不滿意的他,萌發了擺攤貼膜的想法。
貼膜一周能掙2000多元
傅磊在大三時曾“試水”創業,和幾名同學辦“小學輔導班”,一個暑假賺了2萬多元。這次,他拿出5000多元進貨,并以每月300元的價格租下了夜市的攤位。攤位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10元起貼,價格比一般貼膜攤位要稍稍便宜,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大學生。
“8月份剛開張時正逢暑假,光顧的人不多,9月中旬以后生意開始好起來了,平均一晚上要貼幾十張,一周就能掙2000多元。”傅磊坦言,手機貼膜,一個月賺個七八千元不成問題,比上班的收入高幾倍,而且相對輕松,在守攤的閑暇時間還能看看書,并通過手機貼膜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機友”,比坐在辦公室里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