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分析,2006年,電子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生產、銷售和利潤快速增長,產銷銜接好,出口繼續大幅增加,產品結構優化,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
一、運行基本情況
(一)生產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全國電子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增幅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全年累計產銷率為97.7%,同比持平。統計的7個子行業中,除家用視聽設備行業外,生產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電子計算機制造和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和增量分居行業前兩位,是拉動電子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統計的24種主要產品中,有8種產品產量較上年有所下降,其余均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微波通信設備、光通信設備、手機、微型電子計算機、顯示器、半導體分立器件、集成電路等7種產品產量增速超過了20%。手機、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分別達到5.11億部和1.04億臺,同比增長53%和30.8%。
(二)實現利潤大幅增長。2006年,實現利潤總額1075億元,增長23.2%,較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327億元,增長28.3%;電子計算機制造業實現利潤259億元,增長6.6%;電子器件業實現利潤98億元,增長54.1%;電子元件業實現利潤286億元,增長37.4%;家用視聽設備業實現利潤59億元,下降8.9%。虧損企業虧損額由上年的227億元下降到194億元,同比下降14.6%。
(三)新產品產值增長較快。2006年,電子工業新產品產值7118億元,同比增長27.2%,增幅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占全行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7%,較上年上升了1.1個百分點。中國芯工程、LINUX操作系統、信息安全產品等研發和產業化取得新進展。第三代移動通信三大國際標準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展順利。TD-SCDMA技術標準的系統、芯片、設備及終端均已成功完成測試,并在青島、保定、廈門、北京四個城市開展了規模網絡技術試驗。光通信領域成功研發出世界先進水平的40Gb/s SDH系統。開展了AVS、IPTV、汽車計算平臺等技術的試驗和研究。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電子元件的新產品研發加速,新一代消費電子產品和新型顯示器件的大量應用,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突出。
(四)出口增幅有所回落。2006年完成出口交貨值21509億元,同比增長23.1%,增幅較上年回落6.3個百分點;占全行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5.5%,較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為36.1%,較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其中,通信設備出口4003億元,增長44.5%;電子元器件5728億元,增長29.7%,電子計算機出口交貨值9574億元,增長15.1%。
二、值得關注的情況
(一)貿易摩擦明顯增加。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已連續多年高速增長,電子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55%,上升到2006年的65.5%。同時,三資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比重已高達79.9%,較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隨著國際市場份額的增大和行業對外依存度的提高,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的重點領域。歐盟在實施WEEE和ROHS指令后,又將推出EUP標準,對進口電子產品規定明確的能耗要求。此外,歐盟正在醞釀出臺“勞工標準”,并將此與歐盟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掛鉤。
(二)缺乏核心技術和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生產方式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相對較少,國際競爭力不強,許多產品的關鍵技術或關鍵零部件依賴于進口,導致全行業效益水平逐年下降。2002至2006年,我國電子工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已從4.2%降為3.3%,遠低于全部工業6.1%的平均水平。
(三)產業競爭呈現新的格局和特點。跨國公司為增強綜合競爭力,不斷進行資源整合,包括業務融合、全球市場重新布局、并購等,對我國企業構成新的挑戰。Intel與AMD加大對芯片市場的爭奪,影響國內計算機企業的競爭格局;外資憑借完整的液晶面板產業鏈優勢繼續對國內整機和器件企業形成壓力。同時,外資企業加大了與本土企業在低端市場的競爭,不僅更加注重低端產品的開發,也增加了對中小城市和鄉鎮市場的營銷投入,市場和產品的競爭領域日益擴大。網絡服務商和渠道商介入制造領域,強化了業務融合的優勢;部分代工企業憑借強大的加工能力發展自主品牌的整機產品,行業競爭加劇。周邊國家和地區日益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在市場和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日趨顯現,對我國產業競爭優勢構成挑戰。
三、2007年運行趨勢預測
2007年,在世界經濟增長和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大環境下,電子信息產品市場總體仍然看好。電子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加快,技術融合不斷加深,產品界限日趨模糊。數字化促進了音視頻、通信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涌現出了一大批集合性新產品和新業務。三網融合使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廣播電視技術融合在統一的網絡框架之下。電子信息技術與機械、汽車、能源、交通等傳統產業的結合,不斷催生出新的產品門類。手機、個人電腦大量進入家庭,投資類和消費類產品的邊界趨于模糊。信息服務新業務不斷涌現。綠色制造技術將廣泛應用,原材料和生產工藝的無害化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這些都將促進產業結構加快升級,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07年,我國電子工業將延續前幾年快速發展態勢,預計生產增速在20%左右,實現利潤達到13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