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從抗震救災到日常生活:地理信息應用無處不在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7.0級地震,牽動全國各地人們的心。地理信息系統(GIS)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在抗震救災中發揮著自己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整合余震分布、遙感影像、地形、區劃、交通、居民點、醫院、臨時醫療救助設施分布等多元數據,幫助救援者快速掌握災情并快速規劃救援。
在地震發生12小時之后,網絡上出現了百度救災地圖:救災地圖分為物資需求分布、地震強度及人群分布、應急路況分布、獻血站及救助站分布,讓高科技信息服務于救災搶險。物資需求分布圖把分布在災區各個具體點的物資需求做到及時更新顯示;應急路況分布圖則為救援者和志愿者們提供了最及時的道路信息。
此外,整合了百度貼吧、搜狗、360、一淘、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各大家尋人平臺的百度全網尋人平臺也正式上線。
地理信息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
在新浪博主“高松-GISer”看來,一旦發生地震災難,地理信息系統隨即可以構建災情綜合分析平臺。一方面,GPS和GIS為抗震救災應急指揮決策提供重要空間信息,確保空中和地面救援行動及時準確開展,如根據地名和空間相對位置為部隊直升機營救被困群眾提供地理坐標和三維地形地勢圖;或在有道路暢通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交通擁堵信息輔助動態路徑規劃,保障賑災物資、醫療救護送往正確的地點。同時,大量災情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布,可以幫助公眾了解災情,提供查詢服務。
另一方面,GIS的特色是空間分析,利用災區的數字模型地形數據,可以根據需要執行可視域分析,輔助設計救援飛行巡航路線?;蛘哚槍δ繕擞^測區域,如潛在滑坡區域,設置最佳監測點。GIS的洪水淹沒分析算法也可以用于堰塞湖的危險性分析。
由于受限于現場設備條件等因素,移動GIS也是為災情數據的公布、分享和推送提供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更重要的是,移動端本身還是非常重要的數據采集端之一。總體來說,GIS在救災三階段中的角色分別為,在72小時黃金救助期,實現動態監測和科學搶險;在7到10天過渡期,在空間優化、保障民生方面發揮作用;在災后重建期,進行災情評估、選址安置。
GIS的廣泛應用和廣闊前景
GIS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小處著眼,屬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的手機地圖和可以搜索附件店鋪的眾多App,都是在GIS平臺的支持下實現的。
手機地圖可以為我們提供公交路線查詢等功能,將地圖與公交路線圖結合起來;可以搜索附近店鋪的眾多APP,將地圖與店鋪分布圖結合起來。
從大處來看,GIS技術在氣象、國土資源、城市建設、地質調查、環境監測、礦山勘察、公共安全、水利等眾多領域都有所應用。在今年3月的一場發布會上,中地數碼集團宣布GIS已進入3D時代,中地數碼集團產品研發部副總經理李鵬在會上舉了具體案例。“在市政設施管理上,通過MapGIS IGSS 3D可以對地上的管線模型,在模型中我們可以實時對圖上的各點取相關的一些屬性,可以很形象看到管線碰撞情況,為工程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決策參考?!?/p>
在近日舉行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年會上,與會者認為,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將像互聯網一樣得到極大發展,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地理信息系統和衛星定位技術相結合,人們將可以在數秒鐘內找到任何人和物件的位置。
保護好個人隱私是應用地理信息的前提
今年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安卓(Android)系統下的手機軟件偷取用戶信息的安全問題,這些被偷取的信息中就有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大概位置和精確位置。由此,引發了許多手機用戶的恐慌,紛紛卸載手機軟件。
針對人們所擔心的軟件地理信息會泄露隱私的問題,游俠安全網站長、首席信息安全官網創始人張百川表示可以安裝一些安全軟件,“控制短信、GPS等的權限?!?/p>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曾劍秋教授持有相同的觀點?!罢w來說,位置服務是未來移動運營商要發展和關注的業務?!痹鴦η锉硎?,“定位服務有時候會涉及用戶的隱私,需要從技術和管理方面加強相關的措施?!?/p>
在手機移動網絡如此發達的現在,對于普通網民來說,應當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曾劍秋教授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點,手機最基本的信息不要外露;第二點,智能手機用戶不要隨意下載來路不明的軟件,“這些軟件可能會有木馬或病毒,對外發送我們的信息”;第三點,上網的時候要小心。“在使用上網功能的時候,個人信息、位置等可能泄露出去。所以不用的時候最好把它關上?!痹鴦η锝淌谡f,“總而言之,信息保護首先是網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要有保護意識。”
張百川則建議,要少分享位置,少透露和生活、工作習性相關的信息。盡量不安裝第三方電子市場的軟件,選擇從官方網站安裝。并且,要安裝安全軟件,他說:“可能隨手裝一個安全軟件,就能阻止95%甚至更多的攻擊行為?!?實習生 牛雅琳 記者 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