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非貝爾(No-Bell)”獎
諾貝爾委員會曾經做過很多奇怪的決定,其最令人震驚的決定之一是把英國著名天文科學家、脈沖星的發現者喬林斯·貝爾·伯內爾排除在受獎人之外(大概是因為她做這項發現時“不過”是一位學生吧,其實,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物理學家布賴恩·約瑟夫森設計出使其得以獲獎的約瑟夫森結時也是一名博士生)。因此,有人將諾貝爾獎稱為“非貝爾(No-Bell)”獎。
有人認為,貝爾之所以沒有獲獎是因為諾貝爾獎歧視女性,不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并不如此認為。
其實,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楊振寧有次接受采訪時回憶稱,1956年他與李政道發現的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吳健雄1957年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引起科學界的震蕩,同年楊振寧、李政道成為首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而吳健雄卻被諾貝爾獎排除在外。
有兩個流傳的說法是:1957年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必須要在那年2月1日以前被提名,而且提名時文章必須發表。吳健雄的文章恰好發表于2月之后,因為時間限制不可能得獎。另一個說法是諾貝爾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個獎項的獲獎人數不能超過3個,倘若吳健雄與楊振寧、李政道分享該獎,那和她一道做實驗的那位同伴也應獲獎,人數就變成了“4”,不符合規矩。
另外,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羅莎琳德·埃爾西·富蘭克林所拍攝的DNA晶體衍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于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沃森、克里克與富蘭克林的同事莫里斯·威爾金斯因為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富蘭克林甚至沒有獲得提名。1958年,年僅37歲的富蘭克林因支氣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
“粉紅傳說”
諾貝爾獎這樣著名的獎項,當然也具有很多傳奇。流傳最廣的一個例子可以解釋諾貝爾獎為何沒有數學獎的原因,目前有兩種說法。有國外學者認為,這件事可能與諾貝爾的愛情受挫有關,諾貝爾有一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后來諾貝爾發現她和一位數學家私下交往甚密。對于他的女友和那位數學家私奔一事諾貝爾一直耿耿于懷,直到生命的盡頭諾貝爾還是個單身漢。也可能正是這件事讓諾貝爾把數學排除在外。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史學家們現在越來越多地相信這樣一種事實,即諾貝爾忽視數學是受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科學觀的影響。他的發明似乎更多地來自于其敏銳的直覺和非凡的創造力,而不需要借助任何高等數學的知識。而且,諾貝爾本人根本無法預見或想像數學在推動科學發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視了設立諾貝爾數學獎也不難理解。
喜憂參半
對于那些獲獎者來說,諾貝爾獎這項偉大的榮譽意味著什么呢?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今年10月7日報道,2010年,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因為在石墨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告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回應說:“諾貝爾獎打斷了我的工作,我并不確定這是一個有用的干擾。但不管怎樣,毫無疑問,這是一件樂事。”
海姆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獲得過諾貝爾獎和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2010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為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在發現石墨烯之前,早在2000年,海姆還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通過磁性克服重力,讓一只青蛙懸浮在半空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獲得這樣一個巨大的榮譽是對科學家研究成果的極大認可;但獲獎常常伴隨的是其后科學成就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獲獎者的社交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多彩,科研時間大幅減少。
法國生物學家、196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安德列·利沃夫的一段話就是佐證。利沃夫說:“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的天壤之別,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我們并不習慣這種像明星一般的公眾生活,而且,這種生活也使我們無法安心繼續進行研究。我們的生活完全被顛覆了。你會發現,你突然需要面對很多新的可能性和責任。”
當然也有例外。理查德·費曼在回憶錄中寫到,他一直很害怕獲獎,因為他擔心無法做出更多杰出的研究。然而,實際情況是,獲獎后他也做出了很多偉大的成就。
獲得諾貝爾獎后,職業改變最離奇的當屬布賴恩·約瑟夫森。約瑟夫森30歲出頭就拿了諾貝爾獎,是人人羨慕的天之驕子。但此后不久,他成為印度教大師瑪哈瑞詩·瑪哈士·優濟的追隨者,開始研究超感官知覺、心電感應等超自然現象,他相信量子力學與這些超自然現象有些關聯。因此,他被人們稱為科學界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