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一些原來頗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外觀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沒,千城一面,抄襲趨同,我國城市發展中已出現‘特色危機’。”
來到湖北宜城市參加2002全國中小城市發展論壇(年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朱鐵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當前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流行病”,值得城市管理和建設者們警醒。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時至今日,全國已出現6000余座城市。21世紀城市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然而,在城市建設中,一些城市管理者們偏重城市形象,大搞綠起來工程、亮起來工程,比樓高,比路寬,比廣場大。大興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來,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舊貌換新顏,實際上缺少文化底蘊。有的城市規劃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視其間應有的文化質量。把一些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街區、胡同、建筑物拆除,以新為好,以洋為美,其實是對城市文化和傳統的破壞。朱鐵臻說,在歐洲考察參觀,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風格各異,少有抄襲雷同。無論是古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還是現代國際大都市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均可稱為文化藝術宮殿、建筑博物館。走進這些城市,就仿佛走進歐洲歷史。
朱鐵臻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觀察思考,向主宰城市命運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們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突出城市特色,要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自然因素與人工因素的關系。要盡可能地順應、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創造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美好環境。二是多樣性與統一性的關系。城市建筑應當多樣化,同時又要維護城市的統一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三是新與舊的關系。城市在發展長河中,總是新建筑與舊建筑并存,有特色的現代城市,一方面要珍惜和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舊建筑,另一方面又要建起一批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意識的新建筑,但不能把舊的統統拆毀,以新蓋舊。四是重點和一般的關系。城市的各項建設量大面廣,要使城市體現特色,一定要突出重點,照顧一般,不可能處處體現特色,重點是搞好總體構思,精心設計和建設好重點街區和建筑群。
新華社 200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