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漢學家馬斯洛夫說,春節是中國傳遞給世界的一張傳統文化名片。當巴黎的家樂福超市掛起“吉祥如意”的橫幅,紐約帝國大廈用代表中國的紅黃兩色燈光點亮自己,巴西總統為華人朋友的兒子包起了紅包,他的話似乎得到了某種印證。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在變,春節在變,中國人過春節的方式也在變,而這一切都被外國人看在眼里,他們的感受有趣而新奇。
1月25日,巴黎家樂福超市早早拉開春節促銷。
你知道春節么?
“你知道SpringFestival(春節)么?”在巴黎,《環球時報》記者向十幾名法國人問了同樣的問題,他們的反應大都是搖搖頭。記者又問“那chinesenewyear呢”?他們中超過2/3的人都笑著點點頭。雖然習慣的叫法不同,但記者從對世界多個國家百姓的采訪中發現,中國“年”這個概念還是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熟知。
40歲的凱瑟琳是倫敦一家國際財經媒體的資深編輯,早年曾在上海工作。她說她第一次到上海恰逢1984年春節,當時的中國與現在相比差距巨大。即便如此,此前媒體描述在她腦海中形成的中國的落后印象還是被徹底顛覆了。凱瑟琳說,“我當時感到這是一個全面復蘇的民族,雖然商店還比較少,但中國人已不再為買不到肉或食用油而擔心,市場正露出勃勃商機”。凱瑟琳說,回到倫敦這20多年來,她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擁入這座城市工作、生活。每年春節,她都會到唐人街湊湊熱鬧,回味留在中國的記憶。
屬于世界的中國年
舞龍、舞獅、吃餃子、打麻將,在世界很多地方,海外華人過年的方式多少年來雖沒有太大變化,但中國實力不斷增強,讓他們的地位和心態都在慢慢改變,中國“年”也以越來越大的步伐走入當地主流社會。
美國紐約老人局主管芭芭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許多事都能說明美國人對中國農歷新年越來越重視。近十幾年來,美國郵政局每到中國農歷新年都要發行一枚中國生肖郵票。從2002年起,聯邦財政部還特別印制“8888”字頭生肖吉利錢,在全美發行。推出的吉利錢,不論鈔票序號、發行數量還是售價,處處都是中國人喜歡的“8”。今年更是把發行日期提前到1月22日。芭芭拉說,近幾年,紐約帝國大廈也在春節期間有了變化,那就是每到此時,整棟大廈都要用代表中國特色的紅黃兩色燈光點綴自己,并舉行隆重的亮燈儀式。“中國新年這天,全體紐約人都跟著華人沾光”,芭芭拉說,因為從2003年開始,紐約市議會將中國農歷新年列入公共假日,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
家住德國慕尼黑的摩爾女士說,10年前,在德華人過春節不容易,“那時候中國人很難買到正宗的年貨”,“但如今,過春節時幾乎所有大超市都能買到,有的還特設中國貨專柜,掛起了大紅燈籠和春聯”。類似的“春節商機”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現。在法國巴黎,家樂福超市早早掛起“吉祥如意”等吉祥話,拉開“春節促銷”序幕。在巴西圣保羅,一些市民已準備好在過年時到位于25街的中國小商品城購物,買中國貨是他們“狂歡節”和“春節”(今年巴西狂歡節是2月5日)兩節連過的最好方式。巴西總統盧拉每年還會按照中國習俗,給自己華人朋友的兒子送“紅包”。
在移民節日中占據一席之地
春節正在走向世界,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這個屬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其他國家究竟處在什么位置呢?“在美國,中國春節當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外國節日”,芭芭拉解釋說,雖然在美華人人數遠少于拉美裔和非洲裔,“但他們沒有春節這樣的節日,而且大多數在美亞裔,如韓裔、越南裔都過春節,影響非其他外國節日可比”。芭芭拉說,除春節外,猶太新年在美國影響也很大,更是早于中國春節成為美國法定假日,但春節具有其他族裔節日無法比擬的熱鬧氣氛,政府專門發行紀念郵票、紀念鈔票也是春節獨享的待遇。
在華人眾多的加拿大,每年春節加拿大總督、總理都要向華裔致辭,溫哥華等華人眾多的城市,大年初一還要在市政廳掛起燈籠和春聯,市長還有專門為華人春節游行慶典的醒獅點睛的傳統。在加拿大這個崇尚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春節并不孤獨。像多倫多、溫哥華等地,每年有1000多個各民族節日慶典,平均一天就有兩三個。俄羅斯東正教圣誕、穆斯林開齋節、荷蘭裔的郁金香節在加拿大都有慶祝傳統。愛爾蘭國慶日“圣帕特里克節”更值得一提,每到3月17日,加拿大各地會舉行慶典,不少城市用“圣帕特里克節”標志性的綠色點綴自己的街道。
倫敦也許是最重視春節的西方國家城市。從2006年起,每到春節都要舉辦“中國在倫敦”活動。今年,距離除夕還有兩個星期,倫敦近300個地鐵站里就已張貼出2008中國農歷新年巨幅海報,一串串紅燈籠更是掛在了市中心牛津街、攝政街等道路兩旁的樹梢上。今年2月6日,牛津街將舉行點燈儀式,用“中國紅”照亮自己,而在2月10日,特拉法加廣場將舉行春節大巡游和文藝匯演,預計將有50萬人參加。在英國,春節在影響力方面有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那就是印度排燈節。由于歷史原因,印度裔在英國人多勢重,他們的節日自然也受重視。過去幾年,倫敦的印度裔民眾會在節日期間將巨型泰姬陵模型搭建在泰晤士河上,頗為引人注目。
探尋變化中國的窗口
2008年,國際媒體對中國春節的報道從中國南部罕見的大雪開始。當然,媒體關注的還有更多充滿節日喜慶的消息。法國《世界報》以“送豬迎鼠”為題報道說,“2008年是中國農歷鼠年,迪斯尼趁此發起宣傳攻勢,將米老鼠與中國文化合二為一。”BBC2月2日還在網站上征集在英中國新年慶祝活動的照片。
在過去的幾年中,每到春節,許多國外媒體都會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人過年方式在變”是它們的共同感受。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去年春節時報道說,“中國春節邁出現代化步伐”,文章說,許多中國城里人忘記陳規舊俗,年輕人不再寄賀年卡,改用手機發短信;廟會不再有宗教內容,成了純正的年貨市場;有錢人外出度假,躲避頻繁的走親戚和無窮無盡的吃喝”。英國媒體近年來在報道春節時也注意到改革開放給中國人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泰晤士報》說,春節最初是為長年顛沛流離的家庭成員們提供團聚機會,共享美食,相互安慰,如今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大多數人生活有了保證,春節已變成單純的增進情感交流的時機。美國《新聞周刊》近年來每到春節都會推出專題報道,將春節解讀為“中國制定政策和履行社會義務(包括向退休上級表示尊敬)的時間”。
對于中國年的變化,也有人感到失望。在東京,記者遇到了剛從中國回來的幸子。她隨丈夫在廣州生活了3年。“日本人過元旦,不過春節,所以除幾條中華街外,幾乎沒什么節日氣氛”,幸子說,“身在中國我才體會到春節的熱鬧。聽當地人說,過去中國人大年三十都在家吃年夜飯,還是媽媽親手做的,我可真羨慕。如今中國人生活好了,節日里的人情味卻淡了,我要是早些到中國去就好了”。
“鼠代表中國的頑強”
2007年春節時,《瑞典日報》曾以“金豬中國”為題報道說,“按照中國古老的歷法,‘金豬’是代表財富與豐收的年份,不知是不是中國人的祖先能夠先知先覺,這個國家在進入新世紀后的確改變了貧弱的形象,像‘金豬’一樣富得令人目眩神迷”。2008年伊始,瑞典《旅游》雜志邀請一名長期在華生活的瑞典人撰文介紹中國“鼠年”。該文作者說,很多瑞典人問他,2008年是中國的“金什么年”?似乎富有的中國總與“黃金”脫不了干系。他說今年的“鼠”還有一個含義,“鼠”在12生肖中排名第一,而中國也會從這一年開始向世界第一強國邁進。
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拉格奎斯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很長時間都不明白老鼠為什么排在12生肖第一位,但后來他明白了,“中國人和鼠有共性,那就是頑強”。“鼠或許是12生肖中最頑強的動物,中國也是如此,在貧窮落后100多年后,中國人靠著頑強精神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即使依然面臨很多質疑目光,中國仍將頑強地按照自己設定的道路前行”。(本報駐外記者 張川杜 王如君 方旭 張振安 孫秀萍 青木 紀雙城 郭軼 蔡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