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鄉在法蘭克福附近,那里是綠茵茵的黑森州(Hessen)南部。人們可以這樣說,沙漠和干旱對于我和我故鄉的其他人來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在我北京的職業生涯開始之前,我閱讀了一本有些陳舊的導游手冊。書中寫道,中國的首都經常受到劇烈的內蒙古沙塵暴的襲擊,由此我對嚴重的氣候有了一些心理上的準備。
然而,我出乎意料的是,在北京工作了四年半之后,也就是在2015年的4月才第一次遇到真正的沙塵暴,僅持續了幾個小時。
恰恰就是剛才提到的距北京幾百公里之外的內蒙古成了中國首都在最近幾年里免受沙塵暴之害的原因所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是世界上第七大沙漠,也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漠。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那里的人們為遏制沙漠的擴大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們乘坐大巴到達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庫布其,參加在這里舉行的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來這里交流治沙的最新認識,同時也是為了親眼目睹庫布其治沙的成果。
大巴高速行駛在沙漠邊緣狹窄的公路上,撲面而來的是一片綠色。緊貼著車窗的是由青草、灌木和樹叢構成的茂密的植物帶,只是在遠處顯現出起伏的金黃色沙漠的輪廓——與我想象的沙漠景觀截然不同。
在過去27年中,庫布其地方政府與當地民營企業億利資源集團(Elion)聯手當地農牧民,成功地在6000平方公里面積的沙丘上植樹造林,尤其可貴的是建設了240公里長的綠色生態屏障。我們去會場中心時,就經過了這個成功地阻止了沙丘擴展的生態屏障。
除此之外,人們還建立了幾條寬闊的公路,以及發電廠,水廠和通訊網絡設施。在治沙的同時,他們還投資發展當地的工業,特別是太陽能工業。通過這些努力,不僅僅成功地遏制了威脅當地農民生存基礎的沙漠擴展,而且通過利用新產業的收入還能夠創造就業機會,資助社會基礎設施——例如學校和住宅區,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現在,當地的億利資源集團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支持下,啟動綠絲路基金,在新絲路的框架內與其它國家分享他們的經驗。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長莫妮卡?巴布(Monique Barbut)強調:“沙漠化的后果并不是局限于局部地區。世界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取自農田。如果農村的機會減少了,那么人們就會逃向城市。”
不僅僅中國的首都得益于內蒙古沙漠地區發生的積極變化,例如人們覺察得到沙塵暴明顯減少,而且在庫布其沙漠邊緣獲得的農田也對種植面積產生了影響,并使大量人口留在了北方的腹地。
同時,對于在歐洲和德國居民來說,沙漠化的話題比一些人所想象要與現實生活更近了一些。對此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巴羅佐進行了解釋。這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認為:“許多尋找非法途徑進入歐盟國家的人來自非洲。而非洲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深的地區”。(記者 孟維娜[德],《今日中國》; 翻譯:黃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