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2月2日訊(記者 魏博)2015年12月1日,在萬眾矚目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多家機構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將這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鄭重推薦給世界各國。
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指出,氣候變化與荒漠化在各個方面相互影響,密切聯系,不斷變化的氣候和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將進一步加劇荒漠化和干旱,使糧食供應情況更加惡化,增加貧困。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荒漠化防治成效最為顯著的國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荒漠化治理,已經實現了連續十年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荒漠化總體趨勢得到了基本遏制。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當地居民日夜與風沙為伴,通過開拓創新,變沙為寶,他們走出了一條“治沙、生態、經濟、民生”之路,實現了環境與發展的雙贏。我們在治理荒漠化和改善人民生計的同時,又通過恢復退化土地增加了沙區植被和土壤固碳能力,為適應氣候變化、減少貧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積極貢獻。
《報告》聚焦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莊嚴承諾;分享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荒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建設,推動2015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零退化目標的實現。
解振華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適應氣候變化問題,將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進一步加大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力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自身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報告》分析認定,通過實踐創新,中國億利資源集團形成并輸出了一個成功的模式——“庫布其沙漠生態財富創造模式”,走出了一條立足中國、造福世界的沙漠綜合治理道路。“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的核心內涵是,創新了“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創新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商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PPP+合作機制;構筑了防沙治沙,生態修復,土地整治,沙漠生態產業開發即“綠土地、綠能源、綠金融+互聯網”的沙漠生態循環產業體系,實現了“投資有收益,產品有市場,農民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生態環境有保障”的可持續發展。
“看到你們的實踐,我們很受啟發。”聯合國副秘書長沙姆沙德?阿赫塔爾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機構認為,中國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內蒙古是中國沙漠治理的先鋒,庫布其是中國沙漠生態治理的縮影。庫布其模式體現了高度的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其最大貢獻不僅在于創造了數以千億的生態財富,更重要的是讓人類重新認識沙漠和利用沙漠,為世界更多的沙漠變綠洲帶來了可能和希望。比如,庫布其模式成功輸出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兩年時間讓庫布其的甘草藥材在那片滲透著苦咸水的沙漠上長得郁郁蔥蔥,而且正在積極走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荒漠化國家和地區。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長莫妮卡?巴布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于今日所處土地的狀況與產出力。應當認識到盡快采取措施適應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并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土地管理、促進荒漠化土地恢復這兩個目標列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庫布其模式提供了杰出示范。“這次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把庫布其模式作為案例來分享,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生動實踐,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和模式將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