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7月14日,世界銀行公私合作基礎設施咨詢基金(PPIAF)在新加坡召開的“世界城市峰會”上發布新報告稱,世界各國城市破敗老城區再生的第一要素是私營部門參與。
“城市再生項目很少由公共部門單獨實施,資金需求量之大是多數城市難以滿足的,”世界銀行社會、城市、農村及韌性全球實踐局高級局長艾羿德說,“私營部門參與是決定再生項目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打造市民能夠在其中生活、工作與發展的城區的項目。”
每個城市都有閑置土地或城市貧困地區,其中大多往往是城市增長和生產率模式變化的結果。在占世界城市人口增長90%的發展中國家,在破敗的舊城區集中了越來越多的貧困弱勢居民。這些地區使其居民遭受邊緣化和社會排斥,對其向上流動可能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城市土地再生:利用私人投資從業者指南》研究了世界八大城市的再生計劃,這些城市包括艾哈邁達巴德、布宜諾斯艾利斯、約翰內斯堡、圣地亞哥、新加坡、首爾、上海和華盛頓特區,記錄了它們在這一領域應對挑戰所走過的歷程。
在位于世界不同地區城市的經驗基礎上,報告研究了舊城區、老工業區或老商業區、港口、濱水區和歷史街區等項目。雖然這些案例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但它們的共同點是在破敗城區再生改造項目中有大量的私營部門參與。
報告在每個城市案例研究中挑選出成功的政策及金融工具,同時也指出城市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報告認為成功的城市再生分為四個明顯的階段:劃定范圍、規劃、融資和實施。每個階段包括一整套特有的機制,可供地方政府用于再生項目的系統設計。
例如,在新加坡,在大型集裝箱碼頭占主導后,被污染的新加坡河不再用于貿易活動。
”為了利用新加坡河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潛力進行再開發,新加坡政府啟動了一個改造項目來保護文化遺產,改善環境,打造步行休閑娛樂場地。其他地方開展的類似項目也都能促進城市再生和振興地方經濟,”世界銀行常駐新加坡的基礎設施與城市發展中心主任喬丹·施瓦茨說。
不過,在探索城市破敗地區解決之道時并沒有普遍適用的做法。報告強調說,雖然報告介紹的各種工具在世界很多城市成功奏效,但沒有哪種解決方案是對所有城市和各種情況普遍適用的。報告還強調說,在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下,任何城市都能啟動城市再生過程,但能否成功利用土地規劃和金融工具則取決于完善而執行得力的區域劃分和財產稅制度。
“沒有兩個城市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世界銀行根據城市面臨的具體問題及其目前的管理和金融環境,打造了一個在線決策工具,”報告作者拉納·阿米塔瑪瑟比說,“地方政府可以使用報告里收集的信息,逐漸扭轉老城區的經濟、社會和物理性衰敗趨勢,推進城市的可持續、包容性發展。”
新報告列舉的老城區改造案例包括:
· 在智利圣地亞哥市,1950至1990年期間人口流失近50%,住房存量減少33%。但該市采取以增加老城人口為目標的國家住房補貼政策,扭轉了這一趨勢。在1.38億美元政府補貼的刺激下,整個項目期間私人資本投資達到30億美元。
·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曾瀕臨不可持續的邊緣,因為城市蔓延脫離了老城區,留下了濱水區的黃金地段及大量建筑與工業遺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市利用波多黎各馬德羅的自籌資金城市再生項目對170公頃閑置地段進行再開發,改造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混合用途濱水街區。項目總投資達17億美元,其中3億美元投資是城市的賣地收入。
· 韓國首爾市中心一度出現居民及商業活動大幅減少,而地塊小、街道窄和地價高,導致開發成本高昂。從1975至1995年期間,首爾市中心區流失人口一半以上,以非法占用者和租戶為主的不達標住房超過城市平均一倍。為此首爾啟動了清溪川復興改造項目,將一條18車道高架公路改造為城市中心的溪流和16.3公頃的公共綠地,顯著提升了周邊房地產價值和市中心區的多元化利用。
· 在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薩巴瑪蒂河河畔的棉紡廠關閉導致工人失業,沿河形成大片非正規居民區,既不安全和骯臟不堪,也降低了防洪能力。作為應對措施,該市成立了一個開發公司,對兩岸200公頃濱河土地進行開發,通過出售所開發土地收入的14.5%支付項目成本,而其他濱河土地則改造成為公園,并通過一個國家項目對工人進行了安置。
· 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18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內,一系列有目標的再生項目使住房空置率從2003年的40%到2008年降低到17%,房產交易量以類似速度增加。自2001年以來,約翰內斯堡發展局投資在約堡老城區每投資100萬蘭特(約等于6.3萬美元),就能帶動1800萬蘭特的私人投資,打造了價值6億蘭特的房地產和31億蘭特的基礎設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