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首屆“可持續發展大講壇”在北京開講,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承惠為“可持續發展大講壇”帶來第一講——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實習記者 吳桐攝
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
張承惠介紹,2016年8月,《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印發。《指導意見》是中國建設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對綠色金融作出了明確定義: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張承惠指出,中國要實現綠色發展,擺脫過去先發展后治理的模式,從資源消耗型的經濟過渡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必須要得到金融的支持。而綠色金融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有效促使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時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流向有利于綠色發展的領域,使金融機構自身尋找有別于傳統金融的發展模式,有效識別和防范環境因素導致的金融風險。
中國建設綠色金融體系的做法與成效
張承惠介紹,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其發展保駕護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綠色金融,推進綠色發展”,國家發改委、“一行三會”都頒布了相應文件支持綠色金融。2015年實施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將環境污染一次性處罰改成每天連續處罰,而且上不封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環保部門確定重點排污單位的名單,并且進行相應的信息公開。
張承惠說:“中國綠色信貸到2017年2月,總額大約是7.5萬億,占全部貸款比重的9%,綠色信貸不良率只有0.41%,比同期不良貸款比例低了1.35個百分點。2017年綠色債券發行額是2487億元,同比增長接近8%,占到全球綠色債券市場規模的四分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針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促進低碳發展設立的綠色基金有90多支,規模接近800億元,全國已經有十幾個省級政府設立了綠色發展基金,有30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2017年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未來有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這是全球統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
張承惠總結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四點經驗:“首先,中央政府高度關注綠色金融的發展;第二,政策引導激勵綠色金融的發展;第三,實體經濟中項目的發展,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第四,在G20框架下加強國際合作。”
張承惠認為,強化對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對機構投資者的社會責任要求中增加可持續的因素,要求機構投資者把可持續發展加入到投資決策中;把可持續因素加入到監管的法規中;強化對環境相關信息的披露;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等國外綠色金融發展先進經驗與措施值得中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