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被譽為“亞洲水塔”,是除極地冰蓋以外全球第二大冰川聚集地,也被稱為世界的“第三極”;其孕育了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恒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印度河和伊洛瓦底江等多條亞洲重要河流,是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水資源最重要的發源地。同時,青藏高原也是全世界海拔落差最大、構造隆升與地震活動最強烈、地貌類型最復雜的地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量大面廣、活動頻繁。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過去百年全球氣溫顯著上升,并在近年來呈現出明顯加快的趨勢,青藏高原冰川退縮和冰雪消融加劇,冰湖面積擴大。近?50?年資料顯示,該區降水量也明顯增加,極端降水事件增多,氣候變化勢必導致亞洲水資源的變化?;同時,也會使得山地災害頻發,加大災害風險。
青藏高原地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災害主要有洪水、泥石流、滑坡、冰崩、雪崩、冰湖潰決和凍土災害等。目前,對這些災害在內、外動力耦合作用下的孕災機制和成災機理認知有待深入,對災害的風險預估和防控也缺乏針對性的技術手段。我國在該地區已啟動或擬啟動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民生工程項目,如川藏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梯級水電站等,這些重大工程的建設和運行均受到區域自然災害的影響。因此,開展青藏高原災害綜合考察,探索形成和成災機理研究,預測氣候變化條件下可能面臨的災害風險,提高災害預警和防控能力有助于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