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已成功合成38種新核素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殷曉霞)4月11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代物理所),此時工作人員正在充氣反沖核譜儀(SHANS2)控制室電腦前專心觀察和記錄設備狀態。
圖為近代物理所工作人員在電腦前觀察和記錄設備狀態。(近代物理所提供)
近代物理所張志遠研究員介紹,超重元素合成研究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點。自然界存在的元素最高到92號鈾,更重的都是通過人工方法合成的。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先后成功合成了26種新元素和數百種新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填充到118號。俄羅斯和日本還研制了用于超重元素研究的專用加速器裝置。“新核素的合成促進了加速器技術和核物理學的發展,并在核醫學、放射性醫療、核能源、核電池,核廢料處理等諸多領域發揮著作用。”他告訴記者,近些年,中國在這一領域進步很快,目前,近代物理所已經成功合成了38種新核素,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近代物理所所長孫志宇研究員表示,研究所在新核素合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人類認識核素存在極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我國在新元素合成方面依然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從118號元素合成至今的十多年里,超重元素研究沒有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該方面的研究需要新的產生方法,實驗條件更需要提升,進一步提高束流強度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他指出,世界各國都在謀劃布局這一研究方向,以期率先實現突破。“超重核研究處于突破的前夜,各國機遇平等。可喜的是,我們現在站在第一梯隊。”他說。
圖為中國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裝置。(近代物理所供圖)
目前,由近代物理所研制的中國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裝置近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實現了14.8粒子微安流強、224兆電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穩定運行,創造了國際同類裝置運行束流參數的最高流強紀錄。“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國際最強的重離子束流開展119和120號超重新元素合成研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張志遠表示。
近代物理所副所長何源研究員告訴記者,中國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裝置于2022年建成出束,裝置運行時間已超過1萬小時。該裝置為超重元素合成研究積累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