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年產生的電子電器廢物總量高達20多萬噸。這些含有大量有毒廢物的電子垃圾,幾乎100%經過街頭“游擊隊”的回收,最終流向外省市的私人作坊;而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偉翔環保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等專業回收處置企業,長期處于“無米之炊”的窘境。
昨天,市環保局透露:本市正在醞釀將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廢棄計算機、復印機、傳真機、打印機等電子廢物,集中由獲得相關資質的專業企業統一收集、處置;此前,有關部門出臺規定,上海用于處理涉密和內部工作信息的計算機、數碼復印機、傳真機等電子廢物,指定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作為定點銷毀單位。
在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上海電子廢物回收的“正規軍”,真的蓄勢待發了嗎?
“游擊隊”壟斷
一部腳踏車、一個街頭攤位,掛一塊寫著“回收各種家用電器”牌子———這樣的場景,在上海許多地方都可見到。正是這樣的“散兵游勇”,構成了上海乃至全國許多大城市電子廢物回收的主力。
上海電子產品維修服務協會會長俞金標介紹,目前上海至少有6處地下電子垃圾回收集散地,走街串巷的“游擊隊”成員人數至少上萬,他們織就了一張地下流通網,每年數十萬件電子垃圾在這張網里流通。
經“游擊隊”流通的電子廢物“命運”如何?專家介紹,一臺18英寸的彩色電視機“服役”10多年,若圖像清晰、外觀良好,它就有兩種出路。第一條路,是經過簡單除塵、清洗,或出現在本市二手電器市場的柜臺上,被在校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房屋出租人等購買,或流向中國農村地區,甚至“出口”到東南亞經濟落后地區。第二條路,它可能被大卡車運出上海,在廣東、河南、浙江等地手工拆解,提取元器件的有用金屬后,大量殘余部分將被當作普通生活垃圾扔進垃圾場。
毫無疑問,“游擊隊”回收、處置電子廢物,是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自發進行的。業內人士透露,一臺廢舊電視機,從流動攤販收購到賣給二手家電市場,經過一系列的維修、打磨、拋光、噴漆、組裝,可以高出收購價3至6倍的價格賣出去;即使它完全失去使用功能,效益也不能小覷。專家曾算過這樣一筆賬:1噸電路板,可分離出130公斤銅、20公斤錫、0.45公斤黃金,最后留下的殘渣還能作為建筑材料、家具、絕緣材料的原料。每處置1噸電子垃圾,可獲利潤3000元至10000元;一年若處理100噸,年利潤可達30萬元至60萬元。
威脅生存環境
中國廢舊家電和電子垃圾正進入報廢高峰期。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目前中國電視機社會保有量約3.5億臺,洗衣機約1.7億臺,電冰箱約1.3億臺,而電腦、空調擁有量也相當大。按家電產品使用壽命10年至15年計算,現在國內需報廢的電視機平均每年500萬臺以上,洗衣機約500萬臺,電冰箱約400萬臺。此外,電子及通訊器材,如電腦、手機、VCD、DVD等更新換代速度更快,報廢量也急劇上升。
專家指出,電子廢物回收利用,是把“雙刃劍”,回收得當,它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是一座金礦,可以從中分離、提取金、銀、鉑等大量貴重金屬;回收不當,電子廢物中含有的大量危險、有毒、有害物質,將進入我們的生存環境,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專家介紹,電子產品多為塑料、金屬的混合體,一塊小小的手機電路板上,就有鎘、砷、銻、鈹、鉛、鎳、鋅等許多有毒金屬;制造一臺電腦需要的700多種化學原料中,一半以上對人體有害。電子廢棄物若被隨意丟棄、焚燒、掩埋、酸泡,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環境、土壤、地下水,甚至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比如,廢舊鉛酸電池中的汞、酸鹼等一旦泄漏進入土壤和水源,這樣的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蔬菜和糧食將含有毒素;一粒小小的紐扣電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假如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農用價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一臺電視機或電腦顯示器中的陰極射線管,含有大量鉛,一旦進入土壤會嚴重污染水源,甚至影響兒童大腦發育。
據報道,廣東省的貴嶼鎮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拆解基地之一,當地有300多家企業專門從事電子垃圾的拆解,另有3000多家手工拆解作坊,每年的拆解量高達150多萬噸,而這其中大部分是洋電子垃圾。汕頭大學曾對貴嶼鎮165名一歲至六歲兒童的血鉛含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35名兒童鉛中毒,他們的智力發育也多少受到影響。
“正規軍”依“規”而生
無論是出于保護環境的目的,還是資源綜合利用的考慮,我們都期盼專業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置“正規軍”的壯大。然而,為什么時至今日,“正規軍”的聲音幾不可聞呢?
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桂興說,上海對專業電子廢棄物收集企業要求很高,企業必須獲得相應資質,具有符合環保要求的收集、處置固定場所,產生的危險廢棄物須無害化處理,因此投入和運營成本不小。他們的競爭對手則不然———“游擊隊”走街串巷收集,近乎零成本。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正規軍”要打敗“游擊隊”,當務之急是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制訂行業技術標準。上海面臨的電子廢物處理問題較為突出,應盡快研究制訂回收、利用、管理的法規,包括對電子廢物回收利用市場的規范管理辦法、企業市場準入特許資質等管理制度;制訂電子廢物拆卸加工、利用應遵循的規范和防止二次污染的管理規定等。與此同時,公安、環保、消防、城管、工商等部門也應加入到規范本市收廢行業發展的行列中來,加大管理力度。
電子廢物回收“正規軍”中,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企業也不能缺位。對于電子垃圾,發達國家大多遵循這條原則:誰生產、誰銷售、誰使用,誰負擔相關環保費用。去年,歐盟的《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正式實施,每出口歐盟一臺彩電或者一部手機,將被征收大約1歐元至20歐元的環保稅,而含有鉛、汞等6種有害物質的電子產品不得進入歐盟市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法案,要求消費者在購買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時,每件產品要繳納10美元的“電子垃圾回收稅”。根據法國政府起草的全國性的電子垃圾回收辦法,電子產品生產商將作為回收主力,承擔其產品未來的回收及循環再利用費用;零售商則需在新家電的銷售發票上標明其承諾:每出售1臺新電器,就負責1臺被淘汰電器回收過程中的運輸費用。
當然,規范、發展、壯大電子廢物回收的“正規軍”,還得依靠市場之手。政府要做的是從稅收、貸款等方面多管齊下,加快編制專業處置的布點規劃,鼓勵正規企業擴大規模,讓他們在與馬路收廢大軍的博弈中取勝。 (郭藝珺、宋鵬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