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三日電 題 流行病催生中國人“富貴”煩惱
時下中國的流行病是什么?不妨到北京市的社區公園中一探究竟。
團結湖公園,一座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時代的園林。每到晚間,男女老少的便會在公園的環湖路上形成人流。人們多數不是在休閑的散步,而是在完成定額般辛勤地“疾奔”,他們的希望,是在一圈圈的奔走過程中,燃燒過多的脂肪、平衡失調的血壓、降低高升的血糖……
三十年河東河西,悄無聲息中,“富貴病”正以廣泛之態,在曾經食不果腹的中國百姓的身軀內流行開來。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病、痛風、抑郁……種種曾經陌生的病癥變成自身或者親朋好友們體檢報告上確切的診斷。
醫療界給出了結論:中國人口的疾病譜發生了深刻變化,“以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已經被慢性病以及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譜所替代。”
回顧中國的流行病史,鼠疫、虐疾等傳染病曾肆虐著民眾的健康。令華陀無奈的“小蟲”,曾給上世紀的中國人留下“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慘痛經歷。
年長的人們,仍保留著對六十年代的沉重記憶:肉菜供給緊張,蛋奶變成奢望,十三公斤的月糧食定量,讓野菜、樹皮、觀音土成為百姓的“加餐”。營養缺乏令浮腫病蔓延中國。尚不完備的防疫體系,使一點三億中國人成為乙肝病毒的攜帶者。
當中國的經濟快車,以令世界稱奇的速度把中國人帶到新世紀時。流行性傳染病毒在中國賴以滋生的“貧饑與臟亂”的溫床得以拆除。中國糧食產量連破歷史高點,居民收入無需再為三餐錙銖必較,醫療科技的昌明提高了傳染病毒的可控性,乙肝不再令人草木皆兵。
囊中不再羞澀的國人,可以面對世界美食敞開口腹;隨著電腦的普及、汽車的入戶、通訊的便捷、自動化的普遍應用,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提升為國人的作息、生產方式帶來徹底革命。民眾在享受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也在現代生活所帶來的疾病困擾。在中國成為奧運強國的同時,一系列“現代流行病”已搶先與國際同步。
才從浮腫病中走過來的人們,卻發現自己又患上肥胖癥。官方的報告稱,在十三億中國人中,九千多萬人的體重超出健康標準,未來十年將有二億人嚴重超重。
當人們剛剛品嘗生活富足的甘飴,卻發現自己胰腺的糖耐量出現了問題。中國糖尿病發病率京滬兩地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十,而改革開放之初,這個數字還不足百分之一。中國目前僅城市的糖尿病人數就超過了四千一百萬,加上農村的數據,中國已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
當禽蛋肉魚的高膽固醇、高脂肪替代了白菜蘿卜的維生素時,中國人的血壓也失去了穩定。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高血壓患病率為百分之七點七,本世紀提升至百分之十八點八,中國目前已有一點六億高血壓患者。
當市場經濟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按部就班,WTO引入國際競爭,中國人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重壓:經營的運行風險、業績的考核評比、職場的淘汰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人們在如履薄冰的小心中透支著自己的精力;升學求職、提拔加薪、衣食住行、養老就醫,一次次考驗著人們的心理承受力;龐大的煙民數量、無度的夜生活、不停的商務應酬、網吧的夜以繼日,在無規律與不良的生活方式中,人們大把地“揮霍”著自己的健康。
緊張焦慮、孤苦郁悶、頭昏腦脹、失眠健忘,“亞健康”向百分之六十的中國人亮出了“黃牌”,二千六百萬抑郁癥患者,也讓中國人知道,精神疾病離自己并不遙遠。
最近被列入“精神疾病”的“網絡成癮”,則成為讓教師扼腕、父母流淚的青少年“流行病”。虛擬世界夸大了的美好,使學生們如饑似渴。他們拋離家庭與課堂,躲避現實社會,成為色情、暴力、游戲的“俘虜”。
中國人三十年前“餓壞了”,三十年來“吃多了”;三十年前“閉塞了”,三十年來“眼花了”?!艾F代綜合癥”在中國的流行,讓中國人對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做重新的審視。
“讓粗糧回歸餐桌!”營養專家大聲呼吁膳食結構的改變,“管住嘴,邁開腿”,正成為時下中國百姓的共識;紓解壓力、親近自然已是上班族的假日首選;“天人合一”的東方古老哲學正被各種健身養生會所奉為至理;以人為本,保護環境,關愛生命,科學發展,已是中國政府傾心致力的空前事業。
疾病絕非好事,然而,人們也正是在與疾病的搏斗中不斷獲取生活的真諦。初嘗“富貴”煩惱,并被“現代綜合癥”困擾的中國人,開始追求一種更為科學雅致的健康生活,以及安詳平和的心理狀態,正在描畫出投射向未來的“新生活運動”軌跡。(中新社記者 甄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