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風向標”。圖為2008年4月,一位訪港的美國水兵站在一面中國國旗前攝影留念。法新社
中美軍事關系的倒退每次都是由美國方面干涉中國內政引起的
“今年10月,中國為抗議美國對臺軍售,取消了與美國的軍事交往,這是中美軍事交流自1989年以來的第5次中斷。”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亞洲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馮德威(David M. Finkelstein)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這樣說。
據了解,這5次中斷分別發生在1989年、1996年、1999年、2001年和今年。不到20年時間,中美軍事交流為何頻頻被中斷?是哪些事件導致了兩軍關系的跌宕起伏?中美軍事關系為什么如此敏感脆弱、不堪一擊?
從“89年制裁”到“臺海危機”
時間回溯到1989年。這一年是兩軍關系史的分水嶺。80年代中美軍事交流可謂“欣欣向榮”,不僅兩軍各個軍種、級別的軍事代表團互訪絡繹不絕,甚至在一些敏感領域,美方也主動提出與中國合作。美軍甚至向中國軍隊出售了當時美國非常先進的“黑鷹”武裝直升機,幫助中國空軍改進和升級殲—8戰斗機。
但由于中國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美國總統布什于6月5日宣布對中國進行“制裁”,兩國關系全面倒退,兩軍交往也戛然而止。還未完成的美國幫助中國改裝殲—8戰斗機的項目也就此結束,那架尚未安裝好“五臟六腑”的樣機也因此一直沉睡在美國飛機制造廠的廠房中。直到1994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佩里訪華,才標志著中斷了5年的兩軍高層交往重新恢復。
可惜,好景不長。1995年5月,克林頓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輝訪美,打破了將近17年不準臺當局最高層領導訪美的“禁令”。中美關系降到建交以來的最低點,而正在恢復的兩軍交往也因此告停。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國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導彈發射演習,震動美國朝野。此后,在雙方努力下,隨著兩國關系由“陰”轉“晴”,兩軍交流和互訪才逐漸增多。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得以在1996年12月對美國進行訪問。1997年3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問美國本土。
炸館、撞機再次開“倒車”
然而,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再次開中美關系的“倒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即宣布推遲中美兩軍高層交往。
2001年4月1日,美國駐西太平洋的偵察機闖入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中美兩軍軍用飛機相撞,兩軍關系降到“冰點”,軍事交流和互訪活動全面叫停。在這期間,美國還宣布向臺灣出售大批先進武器,作為抗議,中國曾拒絕美國軍艦停泊香港。
就在中美有識之士苦苦尋覓“破冰”良方時,紐約世貿大樓被炸,突如其來的“9·11”事件,推翻了既有的國際局勢,改變了美國的軍事戰略部署,也迅速挽救了中美軍事關系,并將兩軍交流推向了新的層次。
雙方不僅建立了副部長級的定期磋商機制,并確立了多層級的軍事人員互換留學和訪問的制度,而且還建立了一些在緊急狀態下規避直接沖突的制度。2003年,國防部長曹剛川訪美,標志著兩軍交流全面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