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解密了從1961年到1965年期間的外交檔案。在本次開放的檔案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涉及1962年10月至11月間當年中印邊界沖突的機密文件。
勝利后為何主動撤軍
1962年,中國和印度之間因為邊界爭端而發(fā)生了沖突。從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這場沖突持續(xù)了1個月左右,中國軍隊取得了絕對的勝利。可是,此后中國軍隊主動停火并后撤。至今仍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認為中國外交過于軟弱,當時應當將本屬于中國的領土奪回,但本次解密的外交檔案卻向我們表明了中國外交的寬宏雅量。
1963年1月的一份解密檔案中寫道:為爭取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邊防部隊不僅主動停火、主動后撤,而且還把戰(zhàn)斗中繳獲的軍用物資主動交還給印度方面。1962年12月14日和16日,中國政府曾兩次照會通知印度政府,中國方面表示,中印邊界問題應當通過和平方式而不應當通過武力解決,希望中印邊境沖突不要再起……向印方移交軍用物資,就是中國政府為了爭取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所采取的友好步驟之一。
可是,“中國方面采取的每一個善意行動,至今都沒有從印度方面得到積極的響應。相反,卻往往遭到印政府的歪曲和污蔑,稱中國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一場‘侵略戰(zhàn)爭’。”但是,中國政府也對未來寄予希望:“中印邊界問題總是要和平解決的,希望印度政府改變蓄意敵視中國的態(tài)度。”
亞非國家對此戰(zhàn)持何態(tài)度
根據(jù)1962年底的外交檔案,從1962年11月13日起,周恩來總理曾在一星期內,向幾內亞、古巴等數(shù)十個亞非國家領導人通報中印邊界情況,客觀介紹了中印邊界問題的背景和發(fā)展。
中印戰(zhàn)爭發(fā)生后,與兩國都很友好的一些亞非國家并不是坐視不管,而是采取了積極的斡旋行動。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胡志明就曾分別公開致信劉少奇和印度總統(tǒng)及總理。在致劉少奇的信中,他表示歡迎和贊揚我國政府11月21日的停戰(zhàn)聲明;在致印方的信中稱,為了中印的友好、亞非各國團結和反對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陰謀,希望印度接受中國和平解決爭端的建議。
馬里總統(tǒng)凱塔也表示出了同樣的愿望。1962年10月24日,他稱中印之戰(zhàn)為:“亞洲兩個兄弟國家之間的敵對行動”。凱塔愿意從中斡旋,以挽救日趨嚴重的局勢。
周總理回信羅素介紹情況
解密檔案顯示,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希望中印雙方能夠盡快停火撤退,通過磋商解決爭端。
對于羅素的來信,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給予高度關注,周恩來總理給羅素回了一封長信,詳細介紹了中印邊界的歷史形成問題。
在印度挑起沖突后,周恩來積極主動地通過外交努力,讓國際社會客觀了解到沖突的真實情況,爭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