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2009年5月29日完成臺本
——端午:我們如何面對?
中國啟動端午節申遺程序,湖北做代表,三省四地端午習俗聯合打包申報。祭屈原、插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當端午習俗以傳統形式被熱鬧保留,我們該如何傳承其文化內涵?當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漸行漸遠,我們該賦予傳統文化怎樣的創新符號?當眾多國家同慶端午佳節,我們在分享中又該怎樣呈現中國味道?《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 王躍軍:
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1+1》。
昨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應該怎么過?過什么?節前某地對一千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90%的學生僅僅回答出了吃粽子、劃龍舟,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被邊緣化、被浮淺化這樣一種跡象。那么現在有人提出我們端午節應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這樣的一個申遺的做法是不是就能夠提升我們現在傳統節日它的生命力,提高它的影響力呢?今天我們特別請來了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章建剛,歡迎你。章主任,我們首先一起來看一看,關于端午節申遺的進展情況。
(短片)
2009年5月29日《朝聞天下》主持人:
據新華社消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湖北省已經代表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前端午申遺已經進入到初評的階段。
解說:
端午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今年的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把這兩者聯系在了一起。據了解,今年下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進行評審,然后具體公布。那么這次的申報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又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江清和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這次申報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我們按照文化部的要求,我們就做了申報文本,然后編輯一個申報片。端午節這個項目共有四個單位,一個是湖北的秭歸、黃石,還有就是江蘇的蘇州和湖南的汨羅,介紹一些端午節的名稱、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由來、它的一系列的表現形式等等,然后與相關的申報地區共同辦理一些申報的手續。
解說:
其實以端午為內容的申報除了中國的這次努力之外,韓國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先行一步。2005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就已經申報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關注和爭議,甚至于響起了保衛端午節的呼聲,頗有點悲壯色彩。如今再次面對端午節申遺,公眾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有網站針對這次申遺展開相關調查,在有近三萬人參與的“你是否支持我國啟動端午節申遺”的調查中,有近九成的人表示支持,更有74.9%的人對這次申遺表示有把握。那么作為申辦的一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江清和:
從理論上說,這個應該說把握很大,前幾年韓國當時的端午祭通過的時候,當時在國內確實引起了一陣波動,當時社會認為就是說,就像商標一樣,韓國搶注了我們的商標,其實不是這樣的,韓國的端午祭跟我們中國的端午節有一點點聯系,但并不是一個東西。韓國和中國的表現形式、呈現的方式、一些風俗習慣是有些區別的。韓國報端午祭跟中國報端午節這不矛盾,也不沖突的,也不影響的。
解說:
如今當端午節成為了我國特定的節日文化,傳承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申遺?我們的申遺究竟為了什么?端午節申遺又能否讓這一傳統節日再次煥發出生命力?
主持人:
對于像端午節申遺大家覺得把握性很大,但是多少也有一定的爭議。我們也看到,像端午節的申遺有人說,使我們的傳統節日能夠發揚光大,靠申遺只是一個外部力量,你覺得像這樣一個節日把它發揚光大,很大程度上應該在我們民族內部產生一種力量,對這種爭議您怎么看?
章建剛 特約觀察員:
我覺得申遺的工作呢,我覺得我們這次是它的規則也有些變化,它也不限制你提出多少項,我們大概是幾十項的一個總的一攬子的計劃,所以我想申請下來應該成功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至于我們跟韓國之間,我覺得大家可以分別地做這個事情,這個前一段我去韓國,跟他們也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韓國社會在現代化的進程上,可能比我們走得還早,所以對于文化遺產的問題、文化資源的問題,他們相當重視。所以他們能夠先行一步,我覺得也是值得祝賀的。
主持人:
那比如像韓國的端午祭,我們叫端午節,實際在有些內容上是不太一樣的,但是其淵源應該說基本上是相似的。它申請成功了,對我們申請是不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章建剛:
好像教科文組織在這個問題上并不是說只會批準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習俗,它畢竟要看端午節這樣的習俗在古代東方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民族其實都有這樣一個習俗,所以我認為應該不會有沖突吧。
主持人:
像端午節這樣的一個節日,它里面有很多相應的比如活動或者說一些傳統的習俗,剛才我們提到說某地的中學生調查的結果只是吃粽子,只是說劃龍舟,包括我們現在對它也有不同的這種說法,是紀念屈原呢,還是紀念伍子胥呢,還是說它本身是一種驅邪避災這樣的節日呢,怎么樣來對端午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章建剛:
我覺得像具體到端午節這樣的節日,其實它有一個很長的發展的過程,而且它自身呢確實是帶有一種特征。其實最早的時候呢,端午節主要是人們在進入夏天的時候,他要過一個節日,就好像春天的時候我們有春節,那么夏天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夏節。
主持人:
為什么要過這個節呢?
章建剛:
到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季節的變化,我們人體有很多東西跟自然界互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比如說夏天,天氣很炎熱,我們可能身體有一些地方需要調整。我們也可能會接觸更多的,比如說潮濕的、悶熱的這樣的天氣,所以我們自身要調整這個身體,有時候不夠呢,我們還需要借助一些草藥這些東西來調整,所以我們有喝雄黃酒,用艾草或者菖蒲來泡水、來洗澡等等,這樣的一個趨勢。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節日里邊,可能還有一些跟我們農耕生產方式有關的一些習俗,所以比如說我們滿族,他可能是狩獵的民族,所以過這個節的時候,他會射箭。另外一些農耕的民族,他可能會比如劃龍舟,或者抓鴨子,他在水里邊活動,跟他的農事活動可能是相關的。
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方面,就可能跟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聯系。當時的中國地域也是很廣闊的,所以不同的歷史事件發生了以后,這個節氣就會加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不同的內容,所以就像我們這次申報的端午節,在湖北、湖南主要是紀念屈原,在蘇州可能是紀念伍子胥的。
主持人:
我們說使我們的節日發揚光大,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我們還回到申報這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件當中來,您覺得像申請成功了,這個端午節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成功了對于我們來講,會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章建剛:
首先,當然申報的意義就在于說要表明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所有的全體人民意識到了保護文化遺產它的重要性,它有這么樣一個決心,有這么一個愿望,要把我們的傳統的文化充分地把它挖掘出來,保護好,這也是讓世界各地的人民都知道這個事情,也歡迎他們來了解我們這樣的風俗,我覺得這個是主要的意義。
像教科文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它一直在為全人類的和平發展在做工作,由這樣一個組織向世界來宣傳這樣的一些代表作,來認證這樣的東西,我想它會確實比我們自己出去說,讓我們一個一個個人出去傳播的話,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主持人:
你剛才提到說能表達我們一種態度,能讓外面來看到我們很多內在的東西。但從我們內在的角度來講,只從我們內在的角度講,申遺會對我們文化的傳承起到什么作用?
章建剛:
申遺起碼首先是讓所有的人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你比如說端午這個故事到底有多少種版本,其實我想很多人并不知道剛才節目里也看到了,大家就知道吃粽子、劃龍舟,其實它的形式還很多,比如說浙江的寧波,還有一些叫曹娥祭,像這些內容我們其實也沒有更多的去挖掘,通過這樣一個廣泛的宣傳呢,可能大家都去找這樣的資料,通過挖掘把它的內涵充分的能夠把它揭示出來。
主持人:
我想申遺呢無疑要有所花費的,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它要動用人力、動用財力,這種端午節的申遺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來講,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比例關系?
章建剛:
成本的問題要看我們怎么去計算,如果說僅僅是做一個文本,包括拍一些電視片,那我覺得這個成本并不是很大。如果是我們這兩年,我們各級政府呢都在推動這個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業,通過這個申遺的過程呢,它也要把群眾性的文藝活動,這種文化活動,把它開展起來。在這個方面做的事呢,我覺得它不是單純為了申請遺產的項目,它實際上是和我們整個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相關的,這個應該說是物有所值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