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原標題:農村養老,路在何方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以房養老”……近日,一系列養老話題持續占據著輿論中心。而公眾在關注城鎮退休人員待遇的同時,另一問題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農村養老。
“在城市,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農村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養老。”在北京大學第八屆中國老齡產業高端論壇上,國務院參事馬力透露。
“中國農村的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農村老人的貧困發生率(指貧困人口占全部總人口的比率——注)也是城鎮的3倍以上。”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中央農村調研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丁智勇告訴中國青年報,他近年調研發現,“隨著青壯年人口大批‘外流’、被占用耕地越來越多,農村養老問題顯得更加緊迫。”
在丁智勇2011年對哈爾濱市12個縣鄉的調研中,60歲以上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過50%,60.8%的農村老人在為基本生活來源擔心。
55元養老金只夠買幾盒感冒藥?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數據顯示:1999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比例,超過了10%這條國際“紅線”;今年,這一數字將突破兩億大關,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4.8%。
這其中,農村老人占多少比例?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農村整體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另據《人民日報》報道,曾有課題組統計,截至2009年年底,農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超過18.3%,規模是城市的1.69倍。
“低生育率和青壯年人口外流,是造成農村的老年人群體‘日漸龐大’的主要原因。”丁智勇說,“但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使農村老人的經濟地位,遠比城鎮退休老人‘弱勢’。”
去年5月,有學者引用全國老齡委辦公室數據表示,我國城鎮老人的人均收入,是農村老人的4.7倍。從貧困率角度看,在全國約1010萬城鄉貧困老年人中,農村就占860萬,農村老人的貧困發生率是城鎮的3倍以上。
“當前,農村老人的養老方式主要有3個:社會保險養老、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有時也包括社會救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唐鈞告訴中國青年報,但是,以每月55元為“起點”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顯然無法滿足一個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又稱“新農保”,是國家為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廣大農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從2009年起,它在全國10%的縣試點,基礎養老金定為每人每月55元。換句話說,一個農村勞動者每年繳納100元,60歲后,就能每月領取55元。多繳多得。
“由于秉持‘廣覆蓋,保基本’等原則,當時55元的標準肯定是低了,比‘低保’(即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注)還要低,后者是每月57元。”唐鈞說,“如今4年過去了,這個標準基本沒有變化,遠追不上物價的漲速。”
丁智勇在調研中,已碰到了類似尷尬。
一位老村民告訴他,每月基本養老金“沒病時還可以,有病就麻煩大了”。這個村民算了一筆賬:一盒感冒藥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碼要吃幾盒,“一個月的養老金基本就沒了”。
“項目少、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丁智勇這樣總結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不完善之處。今年10月,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發布的調研報告,2010年,農村能夠依靠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僅為4.6%,而這一比例在城鄉老人間的平均值為24%。
報告同時顯示,從1990年至今的20多年里,城市老年人的在業率一直下降,現在保持在5%左右,但“有41.2%的農村老人,仍要靠勞動收入養活自己”。中國老年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