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簽署10周年,今天是重點關注兩極冰融問題的“世界氣象日”。我國預計未來20年將變暖2.8℃,上海則剛經歷了百年氣象史上最暖的一個冬天。科學家發現,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誘因中,過度排放二氧化碳占2/3。
目前國際社會正試圖改變一個難以忽視的“碳源”:個人消費引起的“碳排放”。
氣候變暖加人類活動,導致珠峰高度降低
你家排放了多少溫室氣體
最近,電子郵件中流傳著一個“碳排放計算器”,通過輸入家用能源、個人浪費、節能產品使用、地面和空中交通等參數,綜合計算出個人或家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記者和同事們的測算結果都在4噸左右,遠高于國內2.7噸的平均水平。
1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什么?在25攝氏度和常壓下,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所占體積相當于550立方米,而一個25米泳道的普通游泳池體積約1250立方米。也就是說,中國家庭在一年消費生活中的平均“排氣量”,一個泳池還裝不下。
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排放總量上僅次于美國。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告訴記者,“十一五”規劃要將我國單位GDP能耗降低20%,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幾近每人減1噸。
65萬年來二氧化碳濃度最高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逼近警戒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研究室研究員張稱意說。數據顯示,65萬年來地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范圍是180-330ppm,但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達380ppm,逼近了450-550ppm的“威脅水平”。
我國暖冬與全球變暖有關
由于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消失,如今每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會在大氣中留存100年之久,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后人將為此花大代價和高風險來“埋單”。與1961到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相比,到2020年我國年平均氣溫將可能變暖1.3—2.1℃,2030年變暖1.5—2.8℃。中國氣象局專家陳葆德表示,現有氣象資料表明,華東地區年均氣溫增幅為0.8℃,高于全球和全國。
日常“減排”,你我可以做到
事實上,日常消費中,二氧化碳“減排點”比比皆是:采用低碳烹調法,別把平底鍋和水壺裝得太滿,調節與鍋底大小、高度相適合的灶火,并常使冰箱保持無霜狀態;在墻和門窗的縫隙中安裝一些隔熱及防通風材料,發揮冷暖氣的最大效能;盡量讓紙張等有機材料循環再用……
戶外同樣如此。選擇高能效汽車每公里產生少于110克的二氧化碳,積極選用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燃料;選擇季節性水果和蔬菜也能減少溫室農作物消耗的大量能源;摒棄購買過度包裝產品。
這是2005年9月北極地區海冰景象的衛星照片。據測算,北冰洋2005年9月21日的海冰面積約為530.95萬平方公里,為自有衛星監測以來的最小面積。由于全球變暖,北冰洋在最近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異常變化。新華社發
2007年全球矚目的一項大事就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審議并通過《氣候變化2007:自然科學基礎》評估報告,給全人類敲響警鐘:到21世紀末,在多種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估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1至6.4℃,海平面相應上升0.18—0.59米。同時,高溫、熱浪、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很可能會增加,熱帶氣旋(含臺風和颶風)的強度可能會增強。這將導致極端氣候災害和生態、環境、海洋、地質災害形勢,以及國土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形勢都更加嚴峻,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面臨更多復雜難題。
在這張2006年9月20日公布的照片上,一座從冰川分離出來的冰山漂浮在格陵蘭島西南的海面上。當天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格陵蘭島上厚厚的冰雪覆蓋層融化速度比科學家預計的要快得多。新華社發
2006年12月,駐扎在南極的國際科考人員說,棲息在冰面上的阿德利企鵝在其棲息地南部逐漸增多,北部則逐漸減少,這一變化可以證實全球氣候變暖。這是在南極拍攝的阿德利企鵝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全球變暖,窮國受害最深。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亞東北部的瓦吉爾附近,一頭母牛倒斃在干旱的草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