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建筑行業是外來工集中的地方。
年終歲首,又見一批批農民工打好行囊,懷揣著辛苦一年得來的工錢,懷揣著對故鄉的濃濃思念,踏上返鄉的路途。
農民工是我國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到處留下他們的足跡,灑下他們的汗水。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特別是2006年以來,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國上下齊心協力,事關農民工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逐步得以解決,譜寫了一曲民心歌、和諧曲。
執政為民,把農民工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我國有2億多農民工。解決好他們的就業、社保、生活等問題,不僅涉及其切身利益,也直接關系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2006年春節剛過,《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涉及農民工工資、就業、勞動保護、社會保障、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間,體現出五條基本原則: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強化服務,完善管理;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此為標志,農民工工作進入新階段。
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有30多個部門參加的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各方明確職責、形成合力,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與此同時,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召集人、多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或領導小組。一個貫通中央和地方、聯動相關部門的全新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各地黨委、政府把做好農民工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制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具體任務和配套文件,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政策措施到位。
社會各界紛紛為農民工獻愛心、辦實事,形成了從政府到社會、從輸出地到輸入地、從企業到個人都來關心、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良好氛圍。
扎實推進,“十大實事”把溫暖送到農民工心坎上
追討欠薪、提高工資、簽訂合同、安全生產、規范用工、免費職介、培訓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計劃生育——2006年各級政府主抓的這十件實事,把溫暖送到了農民工心坎上。
辛苦一年,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拿到工資。從中央到地方掀起聲勢浩大的清欠風暴。全國27個省區市建立了工資保證金制度,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緊鎖的眉頭展開了。在過年回家的匆匆腳步和神采飛揚中,我們體味到了農民工的喜悅。數據顯示,一年來農民工關于欠薪的投訴明顯下降。
農民工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今年全國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至少每兩年調整一次的要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國家還出臺規定,調整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據調查,目前農民工外出工作平均月收入達1020元,呈增長勢頭。
“黑中介”、“就業限制”等不合理的就業政策曾讓農民工無奈氣餒。要讓農民工在城市里就業更順暢!一年來,城市里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普遍向農民工開放,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各地還相繼清理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收費項目和歧視性規定,取消了對農村勞動力進城和跨地區就業的限制。
在河南大平煤礦打工的吳銀虎最近參加了工傷保險。“這個保險好。萬一下礦受傷了,看病不用自己掏錢了,家里人也有個保障?!鞭r民工社會保障,要從最急需、最緊迫的險種入手!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率先啟動。截至2006年底,全國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2537.9萬人。94個國有重點煤礦集團全部參保。按照“低費率、保大病”的原則,2367萬農民工參加了醫療保險。
“十大實事”讓成千上萬農民工享受到實惠。更多的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了規范的勞動合同,農民工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強,子女教育和居住條件等進一步改善。一個親民、愛民的政府形象在農民工心中愈發清晰。
再接再厲,著力推進“十項制度”建設
老傅和小傅是從安徽來京打工的叔侄倆?!肮ゅX拿到了,回家的票也訂上了,就等著回家過年了?!崩细蹈裢鉂M足。年輕的小傅卻有著更多的憧憬:“工資要是能再漲點就好了,住的地方最好能有暖氣……是不是要求太多了?”農民工的小小要求折射出當前工作中的不足。
新年新希望,新年新任務。
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農民工工作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是從現實情況看,農民工在工資收入、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培訓就業、子女上學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困難。有些農民工問題雖然已經有所緩解,但遠沒有達到全面徹底解決的程度,如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等。有些工作只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離全部完成任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如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問題。還有一些涉及深層次的體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問題,如農民工戶籍問題等,要依靠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長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展望2007年,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采取更加扎實有力的措施為農民工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據介紹,明年農民工工作將在鞏固十件實事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十項制度建設,即: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勞動合同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就業服務培訓制度、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制度、優秀農民工落戶制度、農村土地承包制度、農民工信息統計管理制度、社區管理服務制度,讓2億多農民工共享更加溫煦的陽光。(記者 白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