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80后”在公益活動中成長
南開大學學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袁辛教授認為,大學生熱衷于社會公益活動,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公益活動將大學生和社會連接起來,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看待自己,實現自我評估和自我實現。
袁教授分析,大多數“80后”是在一個相對更好、更受保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比較自我。社會公益活動有助于他們走出個人狹小的生活圈子,接觸社會,對于他們個人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而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看待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評估。比如,他們會發現,當自己抱怨腳上穿的鞋子不是名牌時,卻發現有人連腳都沒有,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震撼,而這種沖擊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反思,學會感受生活,學會感恩。
“在歐美,一些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在每學期做一定時間的公益活動,為人生增加砝碼。”袁辛教授表示,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開始更加重視對學生公益精神的培養,提倡和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從事社會公益活動。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將更加重視和提倡這種志愿精神。
袁辛教授還指出,大學生如果做公益活動功利性太強,一旦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就會放棄。所以,大學生做社會公益活動,不是不講報酬,而是要正確地看待報酬。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大學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為社會作貢獻的,是快樂的,這就是最大的收獲。(完)(記者劉曉艷 攝影記者谷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