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雙石鎮九成房屋因地震被毀壞。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朱柳迪 攝
昨日,太平鎮救災帳篷內,女嬰王中瑞過滿月。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侯少卿 攝
蘆山縣雙石鎮,背靠蘆山地震震中龍門鄉。
地震摧毀了蘆山縣城通往雙石鎮最近的道路,另一條取道龍門鄉的山路,因狹窄而擁堵,救援物資無法進入。截至昨日下午5時,雙石鎮仍處于通信中斷、斷水斷電的狀態。幾乎90%的房屋被損毀。
震后的孤島雙石鎮,面臨著缺帳篷、缺糧食、缺飲用水的困難,災民分散在各個安置點,只能暫時開展自救。
路邊不時落下沙石
21日中午12:00,李天洪和父親步行將近兩小時,終于進入雙石鎮雙河村。李天洪來自青海玉樹,前往雙石是為了探望遭遇蘆山地震的岳父岳母。
余震不斷,塌方仍然在發生,蘆山縣城至雙石鎮的道路已經中斷。沿路數十處的塌方,完全終止了大型物資運輸車通行,救災人員和村民只能步行進入。行走在路上,李天洪不時能看見沙石從高處滑下。
向雙石鎮進發的普通人,并不只有李天洪。兩名身背被褥的婦女,同樣在行色匆匆地趕路。她們說,地震發生后家里音訊全無,只能從打工的地方回來看看家人的狀況。這座距離縣城僅有20多公里的小鎮,震后道路中斷,通信中斷,水電中斷,傷亡和救援信息無法外傳。李天洪說,這里是“陸地上的孤島”。
岳父門前的小橋已經坍塌,李天洪和父親只能小心地踏著碎石過河,進入雙河村的楊家組。這里聚集著數百戶村民,木結構的房子原本依山傍水而建,村里人已經記不起這些房子的年代。現在,這里如同兒童推倒的一堆積木,瓦片木樁四處散落。
比5·12搖得還厲害
回想起地震,村民張鳳斌有些慶幸。他原本每天慢悠悠地出門去鄰近的煤礦做工,20日見時間不早,急匆匆跑過小橋,剛踏上大路,突然感到整個身體都在發抖,他馬上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張鳳斌感慨說,“比5·12地震時搖得還厲害。”等他直起身,剛踏過的小橋已經消失不見,塌進河中。
張鳳斌的鄰居寇光武一家4口,地震時順著屋前的平臺一起滑落到田中,奮力掙扎起身,才避免了被屋頂壓倒的厄運。
張鳳斌跌跌撞撞趟水往家里跑,一路聽見各種呼喊聲:“有沒有人被壓?”確信周圍的村民沒有傷亡之后,大家才紛紛從家中扒出簡單的鋪蓋,用曬玉米的草席,在屋后搭起臨時安置點。
余震仍然在繼續,張鳳斌和鄰居們最擔心的,是半夜下雨,簡陋的帳篷會漏雨,若是山洪,則可能卷走安置點。不過,村民寇躍龍說,“目前為止,這里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村民大多沒有存糧
和這些村民相比,雙石鎮書記宋政面臨的狀況更復雜。地震發生時,宋政剛上任不到一周。
雙石鎮因地震死亡3人,重傷16人,并沒有人員被壓在廢墟中。但這里90%的房屋在地震中被摧毀。宋政和鎮里的干部忙著疏導,他們將村民撤離到各個安置點,希望大 家能夠開展自救。
雙石鎮因為退耕還林,耕地所剩不多,村民們并不種植稻谷,而是習慣購買糧食,村民大多沒有存糧,手里的糧食頂多能堅持兩到四天。“鎮里現在需要的是物資,”宋政說,“這里需要3000頂帳篷,8000多人的口糧,奶粉,柴油、汽油。”
兩天沒法和外界聯系,宋政已經派出了6支小隊,前往縣城尋求幫助。“最后等來的物資,只有一車酸奶。”宋政有些失望地說。
從甘孜趕來的四川總隊第一支隊的武警,已經在第一時間趕往雙石鎮,武警戰士駐守在鎮政府。物資沒能進入,武警們只能原地等待,一旦到位,隨時準備運送物資進入村中。“現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副支隊長孫福桓感慨說。
做飯不敢用地下水
21日下午1點多,在村民共同搭建的安置點,雙河村村民衛朝珍和女人們正在張羅做飯。
井里的水,衛朝珍不敢用。“地震后的地下水,礦物質太多。”她搖搖頭,回身揭開一旁桶蓋,取了水。這是僅剩的最后一桶水,是地震前存在家中水缸里的。
因為女婿的到來,衛朝珍準備的午飯很豐盛:蒜薹臘肉、西紅柿雞蛋湯、皮蛋,其中,臘肉和皮蛋都是鄰居從廢墟里掏出來的。這是大家地震后吃的第一頓正經飯,之前的一頓是稀粥。衛朝珍招呼著周圍的人一起吃飯,10多人呼啦啦聚攏過來,才5分鐘,碗盤就見了底。
衛朝珍盤算著,家里的米飯只夠吃4天了。村民們也都感覺到了糧食的短缺,對此,他們只能急在心里。
午飯結束,寇躍龍問李天洪:“你們那的災后重建好嗎?”
“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如意的。”李天洪說。
“那我希望我們的重建是好的。”寇躍龍說。
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朱柳笛
“鎮里現在需要的是物資,需要3000頂帳篷,8000多人的口糧,奶粉,柴油、汽油……(等了兩天,)最后等來的物資,只有一車酸奶。” ——雙石鎮黨委書記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