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十二五”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更是我區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全區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著力推進以項目為載體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主要任務的農業現代化,著力推進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著力推進以沿黃城市帶為支撐的特色城市化,著力推進以生態治理和節能減排為抓手的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推進以生態移民攻堅為重點的扶貧開發進程,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奮力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建設和諧富裕的新寧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主要預期目標是: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2%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500元(約合625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完成1.5萬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把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競爭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主攻方向;必須把科技進步、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有力支撐;必須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重要著力點;必須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強大動力;必須把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重要保障。
縱觀國際風云,把握發展大勢,我們已進入了一個全球經濟在交匯中艱難前行、世界市場在摩擦中深度融合、各地發展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歷史新階段。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時代,搶占發展制高點,創造競爭新優勢,實現寧夏新跨越,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戰略性突破:
(一)著力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現代產業是增強區域經濟自我發展能力的戰略支撐。要把做大做強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產業作為提升我區經濟競爭力的主要抓手。突出發展現代農業,發揮“三大示范區”的引領作用,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抓好13個特色產業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分工和集約化經營,以優良品種、高新技術、高端市場、高效益繼續保持我區農業在全國的先進水平。到2015年,設施農業達到160萬畝,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突出發展新型工業,計劃投資7000億元,實施煤電化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三大千億”計劃,力促工業經濟總量翻一番。加快推進“五大十特”工業園區開發升級,突出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集群,努力走出一條精深加工、清潔生產、跨越發展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物流金融、商務會展、科技服務、信息軟件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商貿餐飲、房地產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二)著力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力。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是培育和發展城市群。我們要在保護好母親河的同時,充分發揮“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獨特優勢,把寧夏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規劃建設,構建以沿黃城市帶為核心區,大縣城、重點鎮、中心村點線結合、良性互動的城鄉一體新格局,使我區的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全面建設“一堤六線”,加快推進“六個一體化”,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聚集,精心打造示范西北、帶動周邊的沿黃城市帶經濟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增長極。到2015年,沿黃城市帶經濟總量占到全區的90%左右,全區城市化率提高到55%。實施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發展戰略,夯實基礎、強壯產業,做大城鎮、轉移農民,推進中南部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城鄉面貌的大改觀、人民生活的大改善。
(三)著力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全面提升環境競爭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競爭力。堅持生態為重、環保優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筑祖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與補償機制,綜合治理重點流域和生態脆弱區,建設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賀蘭山東麓生態防護、中部干旱帶防風固沙和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四大綠色長廊,鞏固擴大“人進沙退”成果,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省區。到201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深入實施分區治水策略,探索完善水權轉換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調控和保障能力,建成全國節水型社會示范省區,實現節水興工、以工哺農、良性循環、永續發展。強化生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側重發展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大力推行低耗清潔的消費方式。注重源頭控制,嚴格節能減排目標管理,完善落后產能淘汰機制,探索開展排污排放權交易,推進環境協同治理,打造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良好人居創業環境。
(四)著力建設內陸開放試驗區,全面提升開放競爭力。內陸地區的競爭實質上是開放的競爭。我們必須發揮人文、地緣、產業和民族團結的優勢,以向西開放為突破,著力擴大面向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交流合作,構建國際貿易大通道,實現對外開放新突破。堅持每年舉辦中阿博覽會,推動經貿、科技、文化交流,申請設立中阿自由貿易區,先行先試保稅物流、旅游免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新政策,架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經濟文化直接交流的“寧夏通道”。爭取承擔中國清真產業標準的制定和認證,探索建立國際相互認證和產業準入機制,建成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設計、認證、加工、博覽、物流中心和具有濃郁穆斯林特色的休閑度假區,努力把我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產基地、中阿優勢特色產業對接基地、中國面向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人才培育基地。加快 “走出去”步伐,鞏固擴大外貿傳統市場,大力拓展中東等新興市場,全面提升對外經貿水平;加強與西部省區、沿海地區的戰略合作,在橫向聯合中實現互利共贏。深化行政體制、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財稅金融和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不斷開拓發展新空間,增強發展新動力。
(五)著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和諧區,全面提升形象競爭力。一個地區的美好形象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寧夏民族團結、宗教和順,我們要倍加珍惜并發揚光大。要順應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加快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扎實推進全民創業,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夠實現創業就業。加快推進生態移民,努力把我區建成全國生態移民扶貧開發示范區。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建成基本完備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讓所有學生既能“有學上”,更能“上好學”。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方便、價廉、質優的健康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應保盡保。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全區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鞏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遍寧夏大地,讓和諧富裕新寧夏的形象成為國內外熟知的靚麗名片,讓每一個生活和工作在寧夏的人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