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市長黃興國在報告中說,“十一五”時期,是天津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特別是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天津市委的領導下,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大力實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奮斗目標和工作思路,緊緊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重大機遇,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三個層面聯動協調發展,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推動各項工作站在高起點、搶占制高點、達到高水平,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天津各方面都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010年生產總值預計突破9000億元
市長黃興國在報告中說,“十一五”時期,我們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積極擴大內需保增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努力提高發展水平,經濟發展保持了強勁勢頭。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突破9000億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長16%,人均超過1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0億元,是“十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長2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92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3億元,年均增長18.6%。外貿進出口總額822億美元,是“十五”末的1.5倍。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1%,節能減排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市長黃興國在報告中說,工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總產值達到1.7萬億元,比“十五”末凈增1萬億元。航空航天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超過90%,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實施重大工業項目120項,總投資5700億元,新投產項目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5%。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全國第三位。研發生產了1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領先水平的新產品。建成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建成2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啟動實施了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全市專利申請9.1萬件,授權3.5萬件,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6倍和3倍。
服務業加快發展。年均增長15.3%,占生產總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2.5%提高到45%左右。實施了服務業重大項目100項,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迅速崛起。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是“十五”末的2.8倍。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6萬億元。新建改造了29條特色商業街,農村“三進工程”實現全覆蓋。“近代中國看天津”旅游品牌影響不斷擴大,津灣廣場、意式風情街、極地海洋世界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商業旅游設施投入使用,舉辦了中國旅游產業節,海河風光游等精品線路成為旅游業發展新亮點。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全面推進
服務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市長黃興國在報告中說,“十一五”時期,濱海新區規劃體系基本確立。功能區建設全面展開。東疆保稅港區首期封關運作,郵輪母港投入運營。響螺灣商務區48棟樓宇全部開工,于家堡金融區啟動建設。濱海高新區渤龍湖總部園區首期具備入駐條件。南港工業區、臨港經濟區、濱海旅游區等建港造陸規模擴大,開發區西區、空港經濟區等加快建設。大飛機、大火箭、直升機等航空航天產業迅速壯大。建設了100萬噸乙烯、1000萬噸煉油等大型石化項目。成功研制出“天河一號”、“曙光星云”超級計算機。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兩港兩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30萬噸級原油碼頭建成,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0萬標準箱;濱海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和第二跑道投入使用;京津高速公路竣工通車;國內第一條城際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并延伸至濱海新區。天津大道建成通車,海濱大道、中央大道、于家堡樞紐站加快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中新天津生態城起步區建設全面展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北疆電廠一期工程竣工投產。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日產22萬噸。500平方公里的生態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綜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三年實施計劃”基本完成,10個領域的專項改革成效明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撤銷了塘沽、漢沽、大港3個行政區,組建了濱海新區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