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六、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建設取得新成績
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類型保護區)2035處、面積1.24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2.87%。這些自然保護區有效保護了我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對維護生物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野生動物拯救保護領域進一步拓展。對8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實施野外巡護和生境優化,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穩中有升。繼續強化大熊貓、朱鹮、金絲猴、鶴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人工繁育,250多種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種群持續擴大,又有一批麋鹿、野馬放歸自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監管進一步強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受到重視和加強,蘇鐵、蘭科植物等瀕危野生植物的野外回歸試驗項目繼續推進。
荒漠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治理扎實推進。編制完成相關規劃,積極推進國家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和區域性防沙治沙工作。完成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有效應對重大沙塵暴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沙產業的意見》,科學指導和規范沙產業健康發展。以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為平臺,積極開展合作與交流。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國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37.28萬公頃。
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取得進展。實施《中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05—2010年)》,建立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專項資金,大力建設濕地公園,加強規范化管理,廣泛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認真履行《濕地公約》,不斷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建設,有效改善生態脆弱和退化濕地的生態狀況。2010年全國新增國家濕地公園45處。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濕地公園145處,國際重要濕地37處,1820萬公頃、50.3%的自然濕地受到有效保護。
七、森林、草原保護得到加強
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新進展。進一步落實了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地方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雙線”責任制,加強責任兌現檢查。開展聯合檢疫執法行動,形成聯防聯控有效機制,建立了突發林業有害生物周報制度,測報準確率達85%以上。重點加強了松材線蟲、美國白蛾、鼠兔害和薇甘菊等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松材線蟲病首次呈現縣級疫點數量減少趨勢,擴散蔓延得到初步遏制。積極推進新型草原鼠蟲害防治生態治理技術,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殺蟲劑,大力推廣人工招引粉紅椋鳥、牧雞牧鴨、招鷹養狐等鼠蟲害天敵控制技術。2010年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1198.93萬公頃,防治面積829.67萬公頃,其中無公害防治654.80萬公頃。防治草原鼠害666.67萬公頃,防治草原蟲災400萬公頃,治蟲滅鼠減少直接經濟損失約16億元。
森林、草原防火能力得到提升。面對極端天氣造成的嚴峻形勢,各地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工作督導,深化部門合作,全面加強森林防火、撲火能力建設。森林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面積、人員傷亡,與2009年同比分別下降13%、1%和2%。全年新建草原防火指揮中心3個、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站)26個。年均建設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3000公里。
林地資源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為保護和拓展林業發展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全國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執行情況繼續好轉。頒布實施《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保護森林、草原執法有力。開展“春季行動”、“冬季行動”、“嚴打整治行動”等專項行動,掛牌督辦重大案件。全年共受理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案件19.8萬起,打擊處理違法人員36萬人次,維護了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社會穩定。認真貫徹實施草原法,不斷加大草原執法監督力度,加強對草原征占用、藥材采挖、礦產開采等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對草原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2010年全國各類草原違法案件發案2.05萬起,立案1.95萬起,結案1.91萬起,結案率98.2%。
八、造林綠化政策機制不斷完善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據統計,全國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完成了集體林地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截至2010年底,確權集體林地1.62億公頃,占總面積的88.6%,其中已發林權證面積1.34億公頃,7260多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3億多農民直接受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農民成為山林主人,廣大農民育林護林積極性空前高漲。
造林綠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啟動造林、林木良種補貼試點,安排資金5.15億元,加強良種繁育、荒山造林和跡地人工更新。擴大了森林撫育補貼試點范圍,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從5億元增加到20億元。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中央財政對屬于集體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畝每年5元提高到10元,當年撥付補償資金75.8億元,比2009年增長44%。啟動實施了濕地保護財政補助,加大了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力度。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穩步推進,公益林保費補貼比例提高到50%,與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簽訂了《共同推進森林保險框架協議》。林權抵押貸款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涉林貸款規模超過1000億元。
各地對造林綠化的投入顯著增長。遼寧省投入造林綠化資金165.8億元,比2009年增加1.4倍。重慶市投入133億元,其中社會投入42億元,占全市造林綠化總投入的36.7%。河南省政府明確規定,從2008年起五年內省級財政安排的林業生態建設資金不低于年度一般預算支出總額的2%,2010年全省完成投資96.42億元。江蘇省工程造林每畝投入基準水平達到3000元以上。湖南省采取多種方式增加造林綠化資金投入,僅“三邊”(城邊、水邊、路邊)造林綠化資金就達到18億多元。陜西各地從本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造林綠化,廠礦企業也列出專款開展周邊環境綠化,千方百計加大投入。云南省加大森林撫育和低產林改造力度,全年地方各級財政投入資金1.32億元。海南省等地在國家每畝造林補助200元基礎上,省、市(縣)財政增加配套資金每畝100-200元。
2010年國土綠化雖然成績顯著,但與建設生態文明和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我國現有宜林地4400多萬公頃,自然條件大都比較差,造林綠化難度大。同時,國土綠化體制機制障礙仍未消除,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企業和群眾開展造林綠化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新造林地后期撫育管護亟待加強,造林綠化基礎設施薄弱。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國家。生態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生態差距仍然是我國與發達國家最為顯著的差距,生態建設仍將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最為緊迫的任務。
2011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周年,做好全年國土綠化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2020年比2005年森林面積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13億立方米的奮斗目標,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依靠人民群眾、依靠科學技術、依靠深化改革,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部門綠化,統籌推進城鄉綠化,扎實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著力加強森林撫育經營,切實加強自然災害防控,不斷強化森林草原保護,全面完成國土綠化建設任務,以優異的成績紀念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三十周年,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獻禮!
備注: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