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毛彬14日向記者透露,正在執行我國第19航次大洋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科考船在印度洋成功發現了新的洋底熱液硫化物區域,實現了中國人在該領域零的突破。
“昨天中午,‘大洋一號’首席科學家陶春輝給我發來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說他們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上發現了大量洋底熱液活動異常現象,黃褐色混濁液體從海底不斷噴涌出來,科考船隨即鎖定了這一區域”,毛彬告訴記者,當時由于剛剛發現,需要進行一番科學分析,為慎重起見,科考隊員們沒有立即下結論。
“昨天晚上,陶春輝通過海事衛星打來緊急電話,說已經可以確定我們找到了新的洋底熱液硫化物區”,毛彬說,“目前‘大洋一號’正在進一步勘查該區域到底有多大,獲取更多的數據。”
據他介紹,洋底熱液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海水從地殼裂隙滲入地幔中,遇到熔巖被加熱,熱水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銀、銅、鐵、鋅、鉛等金屬后在高壓之下從地底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在附近的海底,形成幾千噸至上億噸的塊狀海底礦床。
“海底熱液活動還形成像煙囪一樣的奇特景觀”,毛彬說,在“煙囪”周圍,生活著耐高溫、耐高壓、不怕劇毒、無需氧氣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密度可與熱帶雨林相媲美,人們在這里新發現的生物種類達到了10個門類500多個種屬,它們本身蘊藏著許多科學問題,它們獨特的生物特征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此次發現將為我國開展此方面研究提供良好條件。 (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