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祁家溝發現的貝殼化石
珍稀資源應當受保護
怎樣才能讓這個化石山得到有效保護?為此記者走訪了地質專家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對于大量開采、炸毀的行為當然屬于破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研究所總工程師、副所長祁世軍如是說。他告訴記者,這些化石產生于2.7億年前,屬于海象條件下地層形成的長生貝類、海草、海百合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出現在天山一線,祁家溝是最為突出的典型坡面。這些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能反映當時新疆的地理環境,可以通過這些化石研究地殼的形成和發展演變。此外,海洋古生物化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如果成規模、氣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作為化石城來保護,對以后作為旅游景點和科普教育基地有很好的作用。但這種貝類化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同時也是生產石灰的好材料?;鳛椴豢稍偕淖匀贿z產,目前遭到破壞讓人感到心痛。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對其原始狀態予以保護。
烏魯木齊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礦產執法監察處處長桂新民表示,此處的確是個古生物化石群,他們將協調相關部門,了解是否需要對此地古生物化石采取保護措施。烏魯木齊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趙建國也表示,對石灰窯調查后立案,如果該石灰窯無土地手續、規劃手續及采礦許可證等相關手續,將進行嚴厲處罰并將其關閉。
如今,雖然國土資源部門及時叫停了石灰窯的生產,但是市民們蜂擁而至,大量采集化石卻遭遇到監管的空白。徒步愛好者李琳說:“化石是不可復制和再生的,損失一塊就少一塊,我們真的希望給后代多留點東西,讓他們知道在我們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么?!彼粲醣O管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保護這片稀有之地。
相關鏈接
化石(fossil)———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遺跡?;辉~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于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記述;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有對琥珀中古昆蟲的記述;宋朝沈括對螺蚌化石和杜綰對魚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確認識。迄今,發現最早的細菌化石為距今35億年前的澳大利亞瓦拉翁納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呂立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