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一場來自美國的糧食危機正讓中國的專家們寢食難安,也讓遠在加拿大的一塊面積96平方公里的鉀鹽礦區的重要性凸顯。這一切并非單純的蝴蝶效應,而是因為鉀肥產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以及13億人的餐桌。
最近3個月,受美國56年來最嚴重旱災的影響,全球玉米價格上漲了23%,小麥價格上漲了19%。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相繼發出“全球可能發生糧食危機”的警示。
8月1日,進口小麥對中國港口的報價與6月初相比,每噸上漲585元,漲幅達31%。雖然由于糧食連續8年增長,國家儲備糧充足,專家們普遍預計,中國可以從容應對世界糧價異動,但毫無疑問,外部的不利因素加深了人們對糧食安全的思考。
8月29日,多位專家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開發加拿大300萬噸/年氯化鉀項目(中鉀項目)進行了論證。這一項目也是2010年胡錦濤主席訪問加拿大期間簽署的14個兩國合作項目之一。
陳毓川、鄭綿平院士等十余名專家論證認為,中鉀項目地質資源可靠,建廠條件成熟,配套設施完善,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資源、生產、運輸的整體條件,此項目有較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議國家給予配套政策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參與控股,盡早開工建設,將鉀鹽運回國內,滿足國內市場,保證農民利益,保障國家安全。
儲備鉀肥就是儲備糧食
一個遠在加拿大的礦區與中國農民地里的糧食,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其所連接的300萬噸鉀肥項目以及其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巨大價值,讓白發蒼蒼的學者們難以平靜。
鉀肥(氯化鉀)作為一種重要肥料,對中國的糧食產量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在全國10個省份對水稻的鉀肥施用量和增產效果進行的實驗表明,按現行的施肥標準,每畝多施用一公斤鉀肥,可增產4~6公斤糧食。
而現實是,我國鉀鹽(提取鉀肥的礦物原料)資源嚴重不足,2010年國土資源部確定鉀鹽為我國緊缺的8種大宗礦產之一。中國鉀鹽的儲量只占世界總儲量的2.36%。
我國鉀資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和新疆羅布泊鹽湖,兩個礦區開采量已接近極限,再過度開發,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
中國鉀鹽協會副秘書長亓昭英說,從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來看,2010年國內可溶解鉀資源是9.3億噸氯化鉀,13億人口只有9.3億噸的查明儲量,中國缺少可溶性鉀資源,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國務院參事、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總監胡本鋼認為,不僅僅是糧食,煙草、糖料,還有一些油料、蔬菜、水果都需要鉀肥。我們還有三分之二的糧食種植在中低產田,鉀肥有50%靠進口,企業“走出去”開發鉀礦,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為鉀肥價格上升,將導致農民種糧實際成本上升,最終農產品價格上升,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根據中國無機鹽協會2011年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鉀肥年消費量1200多萬噸,國內年產量約540多萬噸,每年近700萬噸需要從國外進口。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川國際)國際業務總經理、中國歐美同學會加拿大分會會長閆長明估算,如果加拿大300萬噸/年鉀鹽項目建成,能夠影響國際鉀肥的價格,假設未來每噸價格少上漲100美元,折算下來一年也能給國家減少近20億元的進口開支。
“國家要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建立鉀肥儲備制度,儲備好鉀肥就是儲備糧食,就是儲備耕地資源,我們一定要從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好這個問題。”全國人大常委、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在論證會上表示。
參加論證會的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強調,鉀資源不只是中國缺,美國、巴西、印度等農業大國也缺乏,今后對鉀資源的爭奪是全球性的。“我們應該未雨綢繆,做好鉀資源開發。”他透露,國家正在積極研究鉀肥儲備問題。
“這個項目(中鉀項目)的實施意義重大,第一是保障糧食安全;第二是打破跨國公司對資源的壟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國際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一年漲60%~70%,中國的鋼鐵行業不堪重負。現在國際礦業跨國公司很想在鉀肥這個行業重演在鐵礦石領域的美夢,“我們在鉀肥這個行業一定要采取措施,自己尋找資源,打破他們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