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正不斷形成
“理解、尊重、關心、幫助”變成了全社會的口號,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跡和全國廣泛的扶殘助殘活動,也有力地影響著社會,改變著社會風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公眾對殘疾人的認識發生深刻變化,尊重、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形成。與此同時,為殘疾人量身定制的各種設施、各項措施正在城鄉間廣泛建設,普遍落實。
現在,北京市123座地鐵站每站都有一個站口可以乘坐升降平臺,實現無障礙通行。殘疾人進出地鐵站時,工作人員還會協助他們使用。北京殘奧會開幕在即,輪椅升降平臺、殘疾人專用衛生間、低底盤公交車等“無障礙”設施在北京已隨處可見。
9月2日,福州邊防官兵在向聾啞學校的手語老師學習基礎啞語知識。隨著北京殘奧會的臨近,福州市公安邊防支隊近日專門組織聾啞學校的手語老師為基層邊防派出所民警教授手語知識,以更好地服務轄區聾啞殘疾人群。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而這些,只是全國各地建設無障礙設施的一個縮影,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的“無障礙”服務觀念已逐漸深入人心——民航機場已全部按無障礙要求進行了改造;部分城市的銀行、郵局等行業推出了手語服務;圖書館為盲人讀者配備了有聲讀物;一些企業開發了盲人上網軟件和聾人專用通訊設備……
中國殘聯研究室主任陳新民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傳播人道主義思想和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使殘疾人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幫助。“目前,我國已開展了全國助殘日、志愿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形式多樣的助殘活動,全國10萬個助殘志愿者聯絡站中,登記在冊的助殘志愿者已有287萬名,受助殘疾人達316萬人。”
一位聾人朋友曾非常高興地告訴記者,他不久前在乘飛機從武漢到濟南時,發現電視屏幕上播出的安全提示出現了手語。“相信隨著關心殘疾人、尊重殘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殘疾人觀念的深入人心,生活中這樣溫馨的細節將會越來越多。”
8月31日下午,北京,中國殘聯禮堂,北京奧運安保指揮中心防爆安檢指揮部對即將參加殘奧會的安檢志愿者進行崗前培訓。此次培訓旨在保障對殘疾人的服務,涉及殘疾客戶群的心理特點、安檢中的注意事項等。CFP提供
在“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下,殘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難,盡力融入社會;同樣,健全人也張開雙臂,為殘疾人融入社會創造積極條件。這種條件,不只是城市的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的修建;在人們的心中,同樣需要“無障礙”的空間去接納殘疾人。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表示,對待殘疾人的態度以及殘疾人自身的精神風貌,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殘疾人不僅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無論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從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方面來講都是很重要的。
從雅典殘奧會閉幕式上的《千手觀音》到殘疾人賽場的拼搏鏡頭,隨著了解的深入,殘疾人與健全人“融合”的趨勢也越發明顯。殘疾人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貢獻,在感動別人的同時,也激勵著自己。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使我們的社會更有活力,更加溫暖,更富生機。
(譚浩、周婷玉、劉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