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國東
昨(21)日,《北川老縣城開禁》引起網上熱議。老縣城是否應該解禁?解禁后是否可以收取門票?縣城開禁不收門票,但可以設立捐款箱讓憑吊者表達愛心,其捐款用于災后重建、心理援助等多個方面,是較為統一的觀點。北川羌族自治縣政府相關領導表示,做開放方案時,首先考慮遇難者家屬的感受。
設立捐款箱門票專款專管
贊同北川地震遺址收取門票的湖北網友留言:所有到北川去的人應要求募捐,最少
100元,用于今后的重建。但更多觀點傾向于設立捐款箱、捐款墻,將捐款用于災后重建,專款進行專人管理,也可用于修建公共設施方便游客。所有款項的支出明細,應該在媒體上進行公布,達到“捐有所用”的目的。
也有人反對收門票,他們認為,為了北川災區的重建,可以適當收取費用,但不能借此發財。外來旅游者增多時,自然帶動了當地的餐飲、住宿、地震文化用品的銷售,也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
入口處建立紀念碑
一位海南網友提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都可以作為旅游景點,北川老縣城廢墟為什么就不能成為旅游景點?老縣城廢墟里,應該多開辟地震的文字、圖片資料展示,讓游客能更多地了解到地震前后當地人的生活狀況,入口處建立紀念碑。還有觀點認為,老縣城中還埋有北川老鄉的親人,不應讓太多人進入。即使開放,也只能是部分開放。目前尚有余震,老縣城周圍全是震松了的山堆,難保不出問題。
調研報告中已經指明,對北川地震遺址的開放區域嚴格限制在北川中學地震遺址—“三道拐”之間,游人可以進入且只能進入到“三道拐”處,對北川縣城廢墟進行近距離觀看,并緬懷、祭奠在“5·12”中殉難的同胞,返回后在北川中學廢墟處觀看并祭奠遇難的師生,在任家坪停留之后,返回涼風埡卓卓羌寨或擂鼓鎮吉娜羌寨體驗羌族人民災后重建的狀況。這樣的安排,是考慮到余震、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因素、安全因素的影響,以及當地幸存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有效保護廢墟遺址等原因。
遇難者家屬感受排首位
如何對開放后的北川地震遺址進行管理?網民觀點分為兩類,一類是要不能傷害遇難親屬的感情;其次是不能搞私人承包:“主要管理規范就好,盡快讓災區重建,災區人民過上好日子。”
北川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試運行首先考慮的是遇難者家屬的需要,其次是社會需要,最后才是政府需要。在編制試運行方案時,會加入遇難者家屬需要成分,“在北川到處可以找到這樣的人,參與編制方案者本身,也有很多就是遇難者家屬。”這跟調研報告中說,開禁只到三道拐,考慮到當地幸存百姓的心理能力一說完全一致。
至于北川地震遺址旅游試運行之后的管理問題,由于目前方案尚在制定當中,并沒有定論。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政府主導并統一進行管理是肯定的,不搞私人承包。(記者吳楚瞳)
★北川封城與希望滋長★
2008年5月20日 因防疫、防震與防汛形勢的需要,北川縣城自地震發生后,首次戒嚴“封城”。
2008年6月20日 北川縣城部分受災群眾經特許回家取東西。
2008年6月26日因防疫需要,26日零時北川縣城已再次戒嚴封城。
2008年7月17日 為了防止北川縣城原址被破壞,北川縣城周邊開始架設2000多米的防護鋼網。
2008年8月19日 汶川大地震中被震毀的北川縣城在封城近3個月后開禁,2萬多北川人回家為遇難親人舉行了百日大祭。
2009年元旦節 一對北川新人經過特許,駕著婚車橫穿北川縣城遺址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