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夢想起航”四個大字,掛在江蘇東臺市許河小街肢殘人胡啟云剛剛開業的熟食小店里。一直靠飄泊打工為生的他,接過東臺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送上門的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時,心潮起伏。“我這小店距市行政服務中心有50公里,從咨詢到申請,從購買消毒池到照相辦證,所有手續都不用我出門。”
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據對農村貧困殘疾人摸底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仍有1500多萬殘疾人生活在國定貧困線以下,占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12%以上。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實現富裕夢,需要全社會更多地關注與參與。
特惠加幫扶 生存有保障
給予貧困殘疾人,特別是重度貧困殘疾人更多的保障、更多的發展機會,讓他們敢于有夢,尤為重要。普惠加特惠,是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讓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得到保障的重要舉措,也是讓殘疾人構建夢想的基本要素。
今年助殘日期間,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扶殘助殘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惠及殘疾人。
山東省泰安市將低保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了70元。廣西等地的黨員干部開展了與貧困殘疾人“一助一結對子”的幫扶活動,從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為殘疾人提供資金、技術扶持等幫助。廣東佛山禪城區的重度殘疾人,今年進入集中托養機構,會享受到政府為每人每月提供的1500元托養補貼,極大地減輕了重度殘疾人的家庭負擔。
我國第一款針對智障人士家庭意外、疾病的綜合商業保險項目,在全國助殘日前夕正式啟動,智障人士及其親屬面臨突發事故時將獲得必要的經濟保障。
一步一步,越來越多的貧困殘疾人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許許多多的殘疾人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懷揣夢想,放飛新生。
培訓加創業 生命有尊嚴
每一個生命都有尊嚴,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自主創造幸福,是扶貧的根本之道,更是殘疾人獲得認可、塑造尊嚴的重要途徑。
江蘇泰州黃橋鎮祁巷村的農業科技觀光園在殘疾人丁雪其的帶領下,以創業扶貧的方式吸引了35名殘疾人通過土地流轉入股,除了每年的股東分紅,殘疾人還能通過在園內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拿到工資。
全國助殘日期間,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市殘聯共同主辦殘疾人就業招聘會,北京市和16個區縣2500多個工作崗位提供給殘疾人朋友。
吉林省實施“一帶十傳百培訓計劃”,通過重點培訓扶持殘疾人創業脫貧大戶,有目標、有考核地將扶貧成果擴大到鄉鎮和農村,帶動基層殘疾人提高和掌握農業生產技能,形成了覆蓋全省農村的殘疾人生產技能培訓網絡。
據統計,2008年—2012年,全國接受實用技術培訓的殘疾人達到434.9萬人次。
有尊嚴,才會有夢想,正是這些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扶貧措施,讓貧困殘疾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夢想,有尊嚴地生活。
耕耘美日子 生活有奔頭
在同一片藍天下,殘疾人與普通人一樣,活得幸福,活出精彩。
助殘日之際,湖北宜昌市的盲人按摩師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和殘疾人提供免費按摩服務。“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有能力回報社會,我很自豪。”按摩工黎師傅欣慰地說。
像黎師傅這樣的殘疾人并不在少數。從被幫扶到幫助他人,許多殘疾人憑借自強、自立實現了華麗轉身。
如今,殘疾人實現脫貧夢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近5年來,已有1017.8萬人次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其中487.5萬人次通過扶貧開發實際脫貧。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2015年,農村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殘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醫療、基本養老、教育、住房和康復服務。做好殘疾人扶貧工作是各級政府當仁不讓的責任,通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保證殘疾人群體有尊嚴地幸福生活,是從長期的扶貧實踐中得出的清晰認知,也是對今后發展的自覺選擇。